# # #
#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学院新闻 正文
“产教研创”四位一体 “第二课堂”全面育人 ——记美术学院商世民教授工作室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13 编辑:杨青鹏

         美术学院“导师工作室”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19年开始推行的“第二课堂”,通过工作室导师、任课老师和班导师的三轨共同培养,为学生创新创业、科研实践及未来发展搭建舞台、提供帮助,到目前已有三届本科生进入导师工作室。商世民教授工作室学术研究氛围浓厚,本、硕、博学生齐聚一堂,重点关注和参与艺术设计与地理标志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等课题研究领域,为践行“产教研创”四位一体,全面育人目标培土育苗积极工作。

        商世民教授工作室目前有本科生9名,分别是18级周欣宇,19级梁爽,20级郭嫚嫚、隋欣原、马盈盈、王艺、王露、罗境鑫、陈浩然。在商世民教授及其他任课老师、班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同学们进入工作室后努力学习,在科研实践、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有突出成效。

        在科研实践上,工作室同学们积极参与导师各项课题研究:如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武陵民族地区地理标志文化价值挖掘及其在精准扶贫中的利用研究》的田野调查、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中,同学们深深感受到地理标志文化所蕴含的无穷魅力,逐步树立弘扬地理标志文化的自信与抱负;同学们还参与了国家民间文艺家协会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民间工艺集成·湖北卷》及《黑暗传》江汉神话传说造像等项目均取得了可喜进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号召下,工作室同学们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四个自信,结合专业开展思政学习和理论研究,成绩斐然。周欣宇同学是工作室首届开门弟子,近三年来,其论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创设计中的融入》获得“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校二等奖;在商世民教授的指导下,周欣宇同学还与导师在《光明日报》共同发表《非遗文创为脱贫致富插上翅膀》理论文章,该文被中国青年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光明网、央广网、中国经济网等主流媒体网站转载,产生了好的社会效应。同时,周欣宇同学还在国际EI学术会议ICETIS 2021上发表了《基于互动装置艺术的情感智能交互应用价值研究》论文一篇等,为工作室产学研创全面育人起到了带头作用,树立了好的榜样。

        在创新创业上,工作室多次组织开展标志设计、插画设计活动,如国家安全教育日LOGO设计、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LOGO设计、缝云堂LOGO设计、恩施山花蜜LOGO设计、湖北省王寿村文化墙设计等实践活动。在商世民教授的指导下,全体工作室本科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战项目活动中磨练本领,取得了好的成绩。实战中工作室同学的多项作品更是得到了落地采纳,用设计服务社会、服务民族地区。

        工作室还实现了与硕士研究生工作室的联动,共同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中欧地理标志文化共同体数字共享地图》成功推送至湖北省省赛。同时,工作室努力建设学科竞赛的浓厚氛围,开展竞赛经验交流与分享会,鼓励不同年级学生相互交流。经工作室导师商世民教授及其他任课老师、班导师的共同指导,工作室成员周欣宇、梁爽、郭嫚嫚、隋欣原、马盈盈、王艺、王露、罗境鑫、陈浩然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共获得奖项15项,还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两项,分别是《非遗阳新布贴在生肖文创设计的活化研究开发》和《“朝武当”原浆柿子醋》。



        在综合素质上,各位同学们在课外积极拓展自身能力边界,或努力发扬个人特长,如18级周欣宇同学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文艺活动二十余次,为学校争得荣誉;或积极参与实践,如19级梁爽同学在暑假期间自主前往深圳开展设计岗位实习,获得企业好评;而20级同学也在主动学习,或学习第二专业,或学习其他设计领域知识,为将来的个人发展谋划前路。






供稿人|罗赵珺 周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