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院新闻>正文
北京语言大学华学诚教授来学院做学术讲座
2023-09-12     (阅读:)

责编:魏箴仪  审核:谢岚  上传:陈琳

本站讯(通讯员:魏箴仪 摄影:魏箴仪95日下午,学院邀请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学诚在学术交流中心三楼三会议室做《浅议异文、通假与经典化——以毛诗<关雎>“芼”安大简作“教”为例》讲座。华学诚,现任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文献语言学》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训诂与历史词汇、古代语言学文献、汉语方言学史等。此次讲座由邵则遂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

华学诚教授以毛诗《关雎》为切入点,以安大简《诗》中将“芼”与“教”视作通假关系这一观点为例,对“出土文献整理注释中如何对待异文”“怎样使用通假”及“如何正确认识古书的经典化”这三个问题做了细致且深刻的讲解。

华学诚教授讲学

华学诚教授提出“教”通芼”的说法在训诂上缺乏根据、在先秦文献中找不到用例、在语音上也有窒碍,不能理所当然的认定两字之间为通假关系。华学诚教授认为《诗》的经典化与安大简《诗》、毛诗异文的关系值得思考,应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和考证,如果误解了历史,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就会南辕北辙。随后,华学诚教授从“教”字的本字作解,对“乐教”、安大简本《关雎》篇的诗意分别进行诠释,客观展现出安大简《诗》和毛诗的不同,从而反映出处于经典化早期的《诗》与完成经典化的毛诗之间的不同。华学诚教授还引用《关雎》四家诗异文,来旁证安大简《诗》所属古本系统的不同。他认为,四家诗虽然各有师承,用字容有不同,但都源自一脉,而安大简《诗》与四家诗则不属于同一个传本系统。

讲座现场

华学诚教授的讲座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对异文、通假与古书经典化等问题作了深入分析,也引发了到场听众的热烈讨论。在场师生就“判断通假的必要条件有哪些?”“如何具体理解音近关系?”“两字之间的声母、韵母要达到何种标准,才能够判定二者为音近关系?”等问题向华学诚教授请教,华学诚教授结合讲座内容以及自己的研究积累对所提问题详细解答。

谢荣娥教授表示,此次讲座让她回忆起博士阶段聆听华学诚教授教诲的场景,也引发了她对于学术研究的新思考。邵则遂教授则表示,华学诚教授在学术研究中所坚持的批判精神以及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值得在场师生们学习,为学院师生的学术研究拓宽了视野,带来更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