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琳 审核:谢岚 上传:陈琳
本站讯(通讯员:万文萱 摄影:万文萱)6月7日下午,学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美学学会理事汤拥华教授,为大家作主题为《理论、文本与历史—试论文学研究方法的三元》的学术讲座。此次活动由陈啸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在读研究生参加。
讲座现场
汤拥华教授认为文学研究方法,不仅是发现真理的方法,也是“发明”真理的方法,本讲座以华东师范大学面向文学类研究生开设的《文学研究方法》课程为案例,从理论、文本、历史三个角度,讨论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关于理论部分,汤拥华教授讲到不同学科对理论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应建立理论意识,培养理论兴趣,学会理论思考。理论就是去现成化、去自然化。汤教授以“柄谷行人的风景观”为例,说“风景”不是理所当然在那里的,它是有主体观照出来的,必定有人的主体介入。理论的发现需要我们从五个方面入手:即重审日常概念、回到历史现场、发现症结所在、面向事实本身、识破关键颠倒。
在文本这个板块中,汤拥华教授指出破除习见、对文本做新的阐释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被忽视或误读的其他文学文本;第二,与文学文本“意义机制”相同的非文学文本;第三,文学文本生产、接受与传播的过程;第四,使用富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理论。文学本身经历的三个过程是重读文学文本、重审批判文本、理解理论文本。
汤拥华教授讲学
在历史部分,汤教授认为,文学的观念与文学进程可以相互造就,非文学材料与文学材料可以相互转化,文学材料中掩藏着历史信息与意识形态密码,文学体裁形成、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与时代同步与错位。文学研究方法需要问题意识,对于怎样培养问题意识,汤教授讲到,第一,我们需要唤醒对习焉不详的观念的怀疑;第二,揭示常识如何关联着某种日趋僵化的知识话语;第三,对旧的理论作知识考古学或文化政治考察;第四,以跨越性的视野引入新的理论,重构讨论的前提。
讲座交流环节,学生们和老师们纷纷就“在文学创作和阅读中怎样注意‘风景’?”以及“开设这门课程存在怎样的难点?”等问题向汤拥华教授请教。汤老师结合讲座的核心内容以及自身研究经验,逐一进行了解答。
陈啸教授就汤教授文学研究方法的“三元”作了简要评议与引申,并特别强调,文学研究看似不难,但真要做好,殊非易事。他鼓励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探索,运用跨学科思维踏踏实实地做学术研究。最后,陈啸教授再次对汤拥华教授的到访表达了由衷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