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术研讨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5日 00:00
作者:姚上海 罗高峰 邓纯余
访问次数:

为了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思想理论体系,推动新时代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2020年7月18日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湖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威尼斯wns8885556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

威尼斯wns8885556副校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主任杨胜才教授、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威尼斯wns8885556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金洲教授分别致辞。会议由威尼斯wns8885556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姚上海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威尼斯wns8885556、《思想理论教育》《江汉论坛》《湖北社会科学》《理论月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高校和杂志社的1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学院思政教育学科教师、研究生60多人参加会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代民族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深刻阐述了做好民族工作的重大意义、崇高职责、光荣使命、创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关于民族工作的思想理论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思想指针和行动指南,对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等问题展开研讨,以进一步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精髓,全面探讨当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最新要求,进一步大力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更好地为推动新时代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更上新台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专家学者们分别就论坛主题与自己擅长的领域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开了跨学科研讨,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观点精辟,分享了许多充满智慧且富有启迪的真知灼见。

清华大学吴潜涛教授作了题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理论创新》的学术报告,提出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首要的是理论创新性。理论创新性主要表现在:对道德领域问题根源的深刻揭示、对公民道德建设内容体系的创新发展、对个人品德内涵的科学确定、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概括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遵循。

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的学术报告,认为文化认同是“五个认同”的基础性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思想基础。并进一步阐述到,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有助于促进其它各方面的认同;价值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价值就是民族精神;多元一体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要坚持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与多元一体观的有机统一。

北京大学孙来斌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坚毅前行的精神动力》的学术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为支撑中华民族风雨无阻、坚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我们大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创新发展紧密结合,注重三大维度: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优秀文化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力支撑新时代要大力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北京科技大学彭庆红教授作了题为《试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目标、阻力与动力》的学术报告,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客观存在,既要充分肯定这一事实与现实,也要客观面对存在的挑战与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必须与伟大梦想、时代特征和优良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彭庆红教授还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动力进行了深入探究,认为具有六大动力源,即政党领导力、经济驱动力、价值引领力、结构转型力、法治保障力、社会协同力。

华中师范大学秦在东教授以《从疫情防控看中华民族精神共同体的优势》为题,以民族精神共同体为交流的核心概念,以我国疫情防控成功实践为视角,深入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具有的巨大优势。

武汉理工大学朱喆教授以《从文化融合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认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亲缘体和有机统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体与多元的关系、普遍与特色的关系,突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和整体性。

《思想理论教育》曹宁华主编以《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几个维度》为题,认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并提出四个具体的研究视角: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维度、法治维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维度、智能化时代的整治认同维度。他特别指出在当今智能化时代,要深入研究网络共同体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共识性支持问题,有效价值供给短缺问题,青年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等。

《江汉论坛》陈金清主编以《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路径》为题,从四个方面展开了交流,他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第一要加强政治认同,奠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保障;第二要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物质保障;第三要全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第四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各族人民“五个认同”意识。

《湖北社会科学》唐伟主编作了题为《谈核心价值观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术报告,认为在我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里,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必须高度重视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具体研究中应关注的三大方向,第一从各民族价值特点中凝练民族共同体的心理根基,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核,第三正确认识民族关系与阶级关系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谢成宇社长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中两者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从三个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爱国主义情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高度的耦合性,在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系统工程中,必须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学院魏大江以《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与代言人》为题,以威尼斯wns8885556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多彩中华》的建设为例,从民族高校培养“三个特别”人才根本任务的视角,详细介绍了《多彩中华》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初衷、内容设计和目标指向,并提出了把《多彩中华》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金课”的努力方向和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题进行了交流,认为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提出的“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心理基础和思想共识。

学者们学术报告及参会老师同学们的深入研讨既深化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也提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路径和实践指向。大家一致认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创新发展的生动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学科性,殷切希望学界同仁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广大实践工作者,紧紧围绕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个广阔的领域中大胆探索、卓有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