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领航讲堂”第二十讲在学术交流中心三楼一会举办。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分会主席孙熙国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题为“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杨金洲院长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2020级、2021级全体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孙熙国教授主要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发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首先,孙熙国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存在五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发展战略问题、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问题、学术原创能力问题、学术评价体系问题、人才队伍总体素质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孙熙国教授还以鲜活生动的事例向同学们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新闻观、经济观等观点的具体内涵,指明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其次,孙熙国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有五条发展路径:第一,立足实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关键在于处理好“理”与“事”关系。第二,牢记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处理好“一”与“多”关系,永远保持建党时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第三,不忘本来,坚持以中国文化为载体,处理好“古”与“今”关系,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第四,吸收外来,坚持以外来文化为工具,处理好“中”与“西”关系,使外来文化中国化。第五,面向未来,坚持以综合创新为方法,处理好“变”与“常”的关系,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最后,孙熙国教授指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同向而行,共同服务于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他以“人之好我,示我同行”作为寄语,希望同学们坚持在马信马、在马言马。
杨金洲院长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他认为,孙熙国教授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和透彻的哲理,向同学们传导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深厚的劳动立场和人民情怀。因此,此次讲座不仅对同学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加深对宇宙人生的透彻理解和对现实的关照极具启发,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学院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