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学生工作
党建工作
社会服务
泽霖讲坛
稻田里跳出“致富虾”——21级民族学本科班宣恩县万寨乡调查侧记

稻蟹共生:创新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稻虾、稻蟹共生是一种将水稻种植与河虾、河蟹养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让稻田成为河虾、河蟹的栖息地,而河虾、河蟹则为稻田带来天然肥料和病虫害控制,从而实现一田双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稻虾(蟹)共作”模式让昔日的撂荒耕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稳粮增收、粮渔共赢目标,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农业生产绿色化、生态化和高效化,加快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实地调研:绿色生态的直观体验

625日下午专题组同学与当地的小龙虾养殖大户向红进行了访谈,了解养殖品类、规模、技术方法及捕捞要求等内容。

626日凌晨5:00,专题组的同学心怀好奇之心早起来到向红养殖场地,实地观察虾蟹饲养及小龙虾捕捞过程。

稻田里,稻叶随风摇曳,而河蟹在水下穿梭,水稻种植为河虾河蟹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而饲养河虾河蟹不仅提升了稻田土壤质量,还减少了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真正实现了绿色生态农业的目标。

  • 稻虾共生:三月份放种虾和虾苗,一亩地需要放100只左右种虾,6000只左右虾苗,生长周期30天左右,到了四、五月份就可上市出售。

  • 稻蟹共生:种水稻之前放20000多苗扣120天后即五、六月份时,开始种水稻。中秋节时水稻收割,螃蟹也可上市销售。

  • 一个有趣的常识问题:如何分辨公虾母虾?答案是公虾腹部有四个副爪,母虾则没有。

绿色发展:迈向乡村振兴,共绘富裕蓝图

芷药坪村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将水稻种植与龙虾、螃蟹养殖结合起来,因地制宜、流转土地,形成稻虾、稻蟹共生的特色发展方式。在保证基本农田合理合规运用的同时,创新农民收入增长新渠道,提高村民收入。未来,芷药坪村计划进一步扩大稻蟹共生的规模,并探索更多元化的生态农业模式,旨在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典范。

参与实习的全体师生深感荣幸能够见证并记录下这一过程,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会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加入到绿色农业的行列中来,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

(责编:刘丽娜,审核:陈祥军,上传: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