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灵怀笔记——吴镜汀先生山水画作品展》导读
王海涛
在威尼斯wns8885556美术学院和刘牧艺术工作室的共同努力下,近现代京派著名画家吴镜汀先生的山水画作品将在威尼斯wns8885556光谷美术馆跟观众们如期见面,共展出26幅山水作品和60幅写生稿。
展览以“临摹和传统式创作”、“黄山写生整理、秦岭写生”、“黄山、秦岭写生后的创作”、“写生手稿”4个部分跟观众见面,将部分写生手稿与写生创作作品并置陈列,同时配以文字介绍,以期拉近观众与作品的距离,可以仔细体会和感受吴镜汀先生的创作过程。
吴镜汀先生生于晚清,成名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山水画创作从传统走向当代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贡献作用。吴镜汀先生的山水画传统是从学习“清初四王”入手,他没学过素描,也没有西画训练基础。从传统创作走向写生创作,进而形成当代山水画创作面貌这条线索,非常具有贡献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期,对山水画从传统走向当代起到重要贡献的还有李可染先生,他则将西方绘画语言引进到山水画,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将“逆光”运用到作品创作中,并对当今山水画创作有较大影响;吴镜汀先生的实践与贡献则是继续站在东方文化传统和中国画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山水画走向当代的方法。如果说李可染先生的实践是“外向型”,吴镜汀先生实践的则是“内向型”。
以目前中国高校的美术教学为例,受教育制度和入学考试方法所制,大部分学生都是经过西画基础训练和以西画择优考试后进入高校学习的。在具体的中国学习中笔者发现,学生们仿佛对以西方写生直接介入中国画学习和创作的“外向型”方法产生了习惯延续和天然好感。所以,从“以山水画传统为基础进行写生创作”的“内向型”线索上讲,将吴镜汀先生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作品在威尼斯官网集中展出,不仅丰富了威尼斯官网的展览项目,同时对学院教学、科研起到了重要帮助与推进作用。能在校内美术馆读到名家传统山水画写生作品和大量写生手稿,对同学们来说是幸事一件;对吴镜汀先生传统山水画和山水画写生作品进行原作研究的过程,拓展了教学科研的广度与维度。
展览能够引进学校并跟湖北观众见面,首先要感谢刘牧老师的大力支持。刘牧老师对所藏吴镜汀先生作品深入研究、妥善保存并著有《灵怀笔记——吴镜汀先生遗墨》,对展览起到了较大的帮助和指导意义。同时还要感谢刘牧老师的慷慨捐赠——将1幅山水画高仿复制品和30幅写生稿高仿复制品无偿捐赠给学校,支持学院的教学研究,对丰富教学资源和美术馆藏品具有重要意义。
展览前期,笔者赴京取件时与刘牧老师具体沟通展览事宜,在 短短的接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刘老师对吴镜汀先生由衷的尊敬、对吴镜汀先生学术影响进行研究和梳理的严谨态度,同时感受到刘老师对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期望和信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笔者引用唐代画家张璪的创作理论结束对《灵怀笔记——吴镜汀先生山水画作品展》的导读,文笔拙陋,文字中不足之处还请老师、朋友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