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威尼斯官网《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正式开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教师分42个课堂为全校2020级本科生授课。近日,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听课。该门课程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也受到各族同学的好评与欢迎,授课教师更是由衷赞叹。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教研室主任方清云副教授:作为一个站了十几年讲台的“老教师”,原来讲授“民理”课程也有多年的经验,但当我开始讲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课时,心情十分激动,感到光荣、兴奋,同时也较紧张。这是一门极具理论开创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的课程,国家民委和学校非常重视,能够参与课程前期研讨、教案讲义撰写和课程讲授的全过程,觉得十分光荣。我们应当义不容辞把这门新思政课讲好讲精讲妙,让同学们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爱我中华的情感越来越浓、永记于心。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裴圣愚副教授:学校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之后,按照国家民委的要求,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我们通过集体备课、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认真编写了课程大纲和讲义,基本实现了从“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的调整优化。经过第一周的教学实践,我感觉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将中华民族的“共同”特征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共同”经历相结合进行讲授,能够很好地引发师生共鸣,加深同学们对“共同体”的理解,进而从自身专业和特点出发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我相信通过这门课程师生共同教与学,一定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文传学院白冰(蒙古族):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更加懂得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性。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56个民族同胞风雨同舟、命运与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保证各民族安定团结,才能长久立足于世界之林。
民社学院韩礼全:作为民社学院民族学专业的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这门课与我的专业息息相关。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激发我学习民族学的动力,而民族学的专业知识又将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相得益彰。作为在民族院校就读的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的学习更让我懂得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全国各民族同胞共同参与的伟大事业,各族青年都应该积极参与并奋发有为。
生医学院曹杰辉(苗族):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目标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我来自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党和国家的扶贫工作以及民族政策使我的家乡成功脱贫,实现了小康,乡亲们过上了好生活。目前,民族地区的发展相比发达地区仍还有差距,我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毕业后回到家乡,为家乡的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自己的行动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使命。
管理学院加依娜(哈萨克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过了数十年来的不断实践与努力完善,已经走出了一条富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团结之路。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学校是一个各民族师生和谐相处的大家庭,学校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给予各民族同学很多的关心,我们各民族同学应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校园。
化材学院李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今年新开设,我很幸运成为首批接受教育的学生之一。目前,我们学校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领域走在前沿,我们学习这门课程也因此受益良多。课堂上,老师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由浅及深,生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虽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但实则始终是同为一体的。我深刻感受到,这门课程可以很好地强化同学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更加明白各民族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应该紧密团结,共同进步。
生医学院王思媛(土家族):长期以来,我们各民族互相学习,彼此帮扶,共同繁荣,有了现在百花齐放的局面。学校最近开设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让我对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更有兴趣,愿意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希望各民族的经济社会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了解到,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水平还需要大幅提升,我希望大学四年努力学习,然后继续深造,以自己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外语学院张炼(苗族):学习这门课程,虽然刚刚开始,我觉得已收获颇多。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抽象化为具体,让我明白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只有精诚团结,才能更好地谋求个人发展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让团结永远伴随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伟大祖国。
(编辑:刘虹 来源:党委宣传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