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与民族地区‘梦幻联动’,共促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盛常开!”1月22日以来,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实践宣讲团师生一行9人走进甘肃武威,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宣讲活动,受到当地干群的一致好评。团队成员一路走、一路学、一路讲,在汲取新时代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武威力量”的同时,送去千里之外的民大“石榴花香”。
一路走,走“三交”之路,探访范围深入宽广。近年来,武威市充分结合当地丰富的民族“三交”史文化资源,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奋力打造“天马故里·石榴花香”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升级版。宣讲团一行深入武威“一区三县”,围绕当地“三交”历史、文物资源、文旅产业、社会宣传、网络数字、社区治理、城市创建,全方位多角度探寻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武威经验”。天祝藏族自治县的移民新村、古浪县的八步沙林场、民勤县的南街社区、凉州区的古凉州故地都留下了团队成员的足迹。
宣讲团与武威市民宗委一行在民勤县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合影。 刁国萍摄
一路学,学“铸牢”经验,实践内容深入人心。学习实践途中,宣讲团以“历史文献法”“直接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实现学习实践与当地“铸牢”经验的有机结合、双向联动。团队成员在武威市凉州会盟纪念馆,围绕“凉州会盟”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聆听讲解并在馆内拍摄相关微视频,切身感受“凉州会盟”对中国民族关系史和汉、藏、蒙古民族史的重要影响。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文润社区,宣讲团一行详细了解社区如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如何凝聚居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纽带,切实体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社区落地生根的重要性。
宣讲团在民勤县南街社区参观交流。 刁国萍摄
一路讲,讲青年使命,宣讲故事深入浅出。23日下午,宣讲团成员马欣、摆思蕊在古浪县第五中学作题为《新征程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年行动与思考》的主题理论宣讲。宣讲中,团队成员从青年视角出发,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分析如何实现各民族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他们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同时介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大实践、民大经验,将深刻的理论内涵融入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案例中,并辅以相关视频,以“青”言“青”语在学生心中播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获得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讲座很精彩,让我第一次生动直观地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坚定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成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坚力量。”古浪县第五中学学生张洁莹说。
宣讲团作主题宣讲。 董清平摄
“你们跨越万水千山来到武威宣讲实践,与我们一起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砖加瓦,希望今后我们走得更近、靠得更紧,形成共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合力!”武威市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振贤说。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实践宣讲团成立于今年1月初,是一支由学院团委老师和两届院学生会主席指导、集宣讲宣传为一体的年轻宣讲队伍,今年寒假也是该团队首次集体宣讲。团队成员共有各年级本科生11名,来自民族学、历史学等特色专业。团队指导老师表示,宣讲团此行积累了宝贵经验,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料,今后将继续扩充队伍,开展常态化“铸牢”宣讲工作,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一路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