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3名本科学生以第一作者(共同一作)身份在SCI 2区及以上期刊发表了3篇专业论文,其中2篇刊登在自然指数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展示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
朱颖及其团队研究论文情况。 化材学院供图
1月6日,2020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朱颖(第一作者,指导老师:杨昌军)与团队成员在SCI 2区期刊Molecular Catalysis发布题为Efficient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bismuth trioxide/titanium dioxide composite for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glucose to arabinose and formic acid的研究论文。团队聚焦于Bi2O3/TiO2复合材料在葡萄糖选择性光催化氧化中的应用,通过合理调控Bi2O3和TiO2的质量比,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此外,Bi2O/TiO2复合材料在光催化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这一发现不仅为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和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光催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周丁香及其团队研究论文情况。 化材学院供图
11月19日,2021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周丁香(第一作者,指导老师:李金林、刘成超)与团队成员在自然指数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期刊发布题为Cobalt nanoparticles confined in silica networks with 3D hierarchical porous features for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的研究论文。研究针对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优化展开了深入研究。成功制备了具有可调孔结构的二氧化硅网包覆钴纳米颗粒,作为费托合成催化剂。研究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低的甲烷选择性、较高的重烃选择性以及良好的碳链生长概率,为费托合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徐伟东及其团队研究论文情况。 化材学院供图
11月19日,2022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徐伟东(共同一作,指导老师:张华)与团队成员在自然指数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期刊发布题为Transition-metal-free photochemical reductive denitration of nitroarenes的研究论文。研究对硝基芳烃这一重要的化学原料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了克服传统的硝基芳烃还原性脱硝方法存在官能团耐受性窄、效率低、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团队提出了一种无过渡金属的硝基芳烃光化学还原脱硝方法,通过检查4-硝基-1,1'-联苯(1a)的各种光化学条件展开研究。该方法利用光化学反应的温和条件,实现了硝基芳烃的高效还原脱硝,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近年来,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推动本硕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推动创新教育融入教育活动全过程,培养了本科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提高了本科生投入科研工作的热情,不仅有一系列科研成果产出,也为学校自然指数排名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