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始终对教学保持敬畏感。”3月15日,法学院青年教师杨帆在学校举办的“榜样的力量”访谈节目中作为嘉宾向师生们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及感想。
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优秀指导老师、威尼斯wns8885556创新指导优秀教师、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022年湖北“印象教师”等荣誉……在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对学生的耐心指导以及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中,杨帆收获颇丰。
杨帆参加“榜样的力量”访谈节目。李欣怡摄
创新培养助力学生学以致用
“教育不是单向的,不是老师向学生单向的传递或灌输,而是双向和互动的,教与学相依相存,教学相长。”杨帆在教学实践中强调“教”与“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注重课堂内外相结合、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学理念。他在前期备课和教学设计时选择案例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规范背后的立法原理,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强调学以致用。”杨帆提到,以案例为载体引出法学知识,可以构建起理论知识和现实应用的桥梁,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利用原理解决问题。除了案例教学法,杨帆在备课时还注重启发与互动。在教学设计上,每一节课的问题导入、主体讲授、案例解析部分的关键节点,杨帆都设置了启发式提问和交互式互动,“希望通过这种互动与启发,层层递进,抽丝剥茧,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径路,把掌握基础知识和处理实务问题这两个能力的训练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杨帆在进行课堂教学。本人供图
近五年来,杨帆指导的五篇本科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两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这也是他在创新混合培养模式下的成果。他将大一、大四和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混合培养,一起开展读书会、研讨会、午餐会。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混合培养模式的核心在于“传帮带”。杨帆对于混合培养模式也有自己的理解,“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维度,第一是学生向老师的学习,第二是学生自己学习,第三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在开展读书会,研讨会时,来自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都一同加入进来,学生之间可以平等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种学习维度在杨帆看来甚至比向老师学习和自己学习更加重要。该校2021级法学专业学生班静瑶说道:“我在大一时对学习还比较懵懂,杨帆老师邀请学长学姐来和我们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让我对未来、对学习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共创佳绩
“老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是在课堂上,更在课堂外,尤其对大学生的培养,要关注课堂和课外不同的侧重点,全方位地教书。”杨帆在课堂教学之外开辟第二课堂,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其中“互联网平台用工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乡村振兴视域下返贫风险的法律治理”两个项目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仅如此,杨帆担任全国版权征文比赛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获得版权征文比赛国家级奖项数项,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优秀指导老师。他以获奖论文为基础,指导帮助本科生在CSSCI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杨帆一直坚持在教学实践中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现实,把论文和研究报告写在祖国大地上。
杨帆和同学们参加第二届湖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人供图
多项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杨帆和学生们的共同付出和不懈努力。在谈及带领学生参赛的经历时,杨帆说:“有些同学在一开始对自己很没有自信,在历年的比赛中没有取得好成绩,但他们通过不懈努力,一遍一遍地修改作品,最终都收获了一个好结果。”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大赛本科生组全国三等奖获得者、来自该校2019级法学专业的张璐璐回忆:“杨帆老师是一位严谨又细心的老师,虽然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比赛,但从定选题到最终成文,老师都悉心指导着我,最终的文章也是和老师一同修改了六次才定稿。”对待比赛,杨帆对学生要求严格,注重在比赛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对待比赛的严谨态度,“比赛像是一种外在的驱动力来推动自己,发掘潜藏的内在能力”。
积极普法关注社会志愿服务
杨帆在教学工作之余还积极投身社会普法工作。2021年,杨帆在法律出版社出版了中学版和小学版的《民法典进课堂》普法读物。“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开始施行,对《民法典》的普及也是八五普法期间的重点,同时我也考虑到学法普法得从孩子抓起,所以就有了出版该读物的想法。”杨帆提到自己的初衷。
在编写《民法典进课堂》时,诠释法律的概念、规范制度和原理,让孩子们接受相关的法律知识成为最大的难点。“我们最终在小学版本中选择以对话的形式来写,并配相应插图,以此帮助小学生们理解故事和法律规定;中学版本中更强调实用性,但知识范围需要更广,内容需要更深一些,于是我们以案例为切入点,强调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重要性。”杨帆介绍,不同定位的普法读物使得各年龄阶段的孩子们都能接受普法教育,生动形象的普法内容使得孩子们能更加有趣地学习法律知识。“现在我们强调依法治国,所有的事务,大到国家治理,小到家长里短都需要法律制度。青少年的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杨帆说道。
作为民政部和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特邀专家,杨帆老师赴海南、内蒙古、江苏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志愿服务法治讲座和培训,宣传志愿服务精神,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杨帆主动拓展延伸课堂,将课题研究与学生培养相结合,尤其重视通过吸纳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在开展“志愿服务条例立法专题研究”课题研究时,杨帆带领五名本科生分别赴武汉市福利院、协和医院、志愿者联合会、百步亭社区等单位调研,最终研究成果被民政部和国务院法制办采纳;在开展“志愿服务开展模式及其法制保障”课题研究时,杨帆带领五名少数民族同学分赴乌鲁木齐、库尔勒和恩施等地开展调研,形成民族地区志愿服务调研报告,为民族地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出谋划策。
未来,杨帆希望能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深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产出更多的精品科研成果,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优秀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