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临近中秋国庆假期,常老师非常忙碌,为了不延误采访,她一下课就匆匆赶来。面对记者“相对而坐”的请求,常老师选择了坐在记者身边。“上了一上午课,嗓子有点不舒服,坐太远怕你们听不清楚。”常老师真诚而坦然,令人心生亲近感。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心目中,常老师既是严格的老师,也是知心的朋友,更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常青老师是中共党员,从教十多年来,一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四有”好老师。常老师曾多次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校“优秀班导师”、校“优秀实验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今年,她又获评学校第六届教学先进个人,在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课堂上的常青老师
握课程教学“法宝”,日常“妙招”显“奇效”
从学生时代起,常老师就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她看来,让学生从不会到会的教学过程,给自己带来满满的幸福感。如今的她依然满怀热情,只要站上讲台,就不会忘记当初为何出发。
多年来,常老师一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她注重教学相长,引入“启发式”“讨论式”“问题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从而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每年度评教均为优秀且位于前列。
丰富的课堂互动是常老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宝”,实验课也是如此,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常老师的实验课特别有趣,老师会很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常老师实验课也会拓展课堂,课堂氛围好,很开心能够遇见您这样负责的老师。”
常老师课上有“法宝”,课下也有“妙招”。“随便打开一个聊天框,就能发现我和学生的聊天记录有很多。”沟通交流是常老师和学生们的日常,而学业预警的同学往往成为她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她的坚持下,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班级整体成绩得到很大提升。她当时所带的班级,从大一末专业分流时的6人学业预警,到大二3人学业预警,到大三下学期成功实现学业预警人数“清零”。当得知最后一位消除学业预警的同学选择了考研时,常老师给了他许多专业指导和建议。“在常老师的耐心教导下,我从一个连本科毕业都困难的学生,成为了一名研究生。得遇如此良师,实乃人生至幸!”这位现在民大读研的资环学子,对常老师充满感激。
一遍遍地劝诫引导就是常老师教育学生的“妙招”,而这日常的小“妙招”,却在日积月累中显出了“奇效”。
以科研反哺教学,拓展学生科研思维
多年来,常老师秉持着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初心,在环境催化材料和污染控制化学等领域不断深耕。她曾主持1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和2项湖北省自科基金项目,并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30篇,获国家授权专利1项。
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常老师认为,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既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推动科研的深入发展。她希望用科研能力和成果引导学生崇尚研究,一心向学。为此,她常常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帮助同学们拓展科研思维。在讲配位化学时,她引入了MOF这一颇具发展前景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讲到萃取的部分时,她又结合了自己论文课题中的“液相微萃取技术”。在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淬炼出自己的灵感火花,让不少学生受益良多。“在思考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严谨作风,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常老师说。
常老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来自环境科学2101班的何嘉仪,申报了2023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成功获得了国家级立项。她很庆幸自己大一下学期就加入常老师的课题组,在一次次的科研训练中,不仅精进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常老师总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并从专业角度提出精准的解决方案。”何嘉仪眼中满是对常老师的钦佩之情,“常老师对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与老师的每一次交流都令我受益匪浅。”
以班风建设为抓手,亦师亦友引路人
要成为一名好老师,不能仅局限于教学,常老师深谙此点。近年来,她还担任了环科1901班的班导师,在生活、学习各方面入手抓班风建设,悉心陪伴每一位学生走过本科成长之路。
为走进学生的心灵,交流沟通是最好的方式。班上同学住得比较分散,但常老师还是会经常去各个宿舍走一走,和同学们敞开心扉,聊聊生活中的琐事,谈谈学习中的问题,并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学生,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常青老师走访学生宿舍
为更好地促进班风建设,常老师坚持“课程思政”的综合教育理念,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同向同行。她会把国家与资源环境相关的战略方针以及环境人的使命感等融入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课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在学生进入大三下时,常老师会更加忙碌。她提前全覆盖摸清学生的毕业意向,一对一地指导他们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帮助学生改简历则是常老师的主动之举,她会非常细心地看完每一份简历,提出详尽的修改建议,并指导学生解决在面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学生情绪的疏导,一直是常老师的工作日常。专业绩点第一且后来获校“学生标兵”称号的李既白,曾一度十分迷茫。她感觉自己保研的希望不大,不知道后面的路该如何走。常老师就通过面谈、电话交流、线上聊天等各种方式肯定和鼓励她,帮她理清思路,明确具体应从竞赛和论文等方面不断积累。在得知李既白没有获得心仪院校的优营时,常老师细致地帮她分析原因,推免时又耐心帮她挑选适合的院校和指导老师。最终李既白成功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我本科时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伴随着常老师的关心和鼓励。”李既白非常感恩,“她的耐心温柔一直呵护着我,使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润物细无声。多年来,常老师给予学生春风化雨般的关怀,在指引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奋楫前行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少年时的理想。做更好的老师,培养更好的学生,则是她前行路上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