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专业排名第一,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专业一等奖学金,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SCI一区论文、第三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二等奖,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和院级优秀学生干部,近期又获校长奖学金提名奖……他,就是来自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20级的张峰瑞。从家乡滇池到武汉南湖,目前已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他,始终心系祖国大好江河,并将这份热爱融于自己的学业之中。
学途漫漫,夯实保研之基
综合排名位列第一、科研成果斐然、国家奖学金傍身……张峰瑞身上种种耀眼的荣誉从不是偶然,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来自他厚积薄发的沉淀。
3年前,怀揣着对工程实践的憧憬,张峰瑞踏上了“环境工程”的旅途。大一入学,学院便为新生举办了保研分享会,“保研”这粒种子也由此在他心中萌发。
清晰的目标给予张峰瑞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大学四年,他总是提早抢占教室的前排位置,专心致志地听好每一堂课。面对专业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他总是提前预习,课后再做习题进行练习巩固,将厚书读薄,又将薄书读厚。此外,张峰瑞还利用线上学习资源不断重复练习,检验学习成果,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门学科。充分细致的准备换来了课堂上的清晰思路,换来了考场上的得心应手。而实验课上,他总保持着思考的习惯,做到比他人多想“一点”,工整详实的实验报告倾注着张峰瑞的心血,这也为后来发表的文章富于创新色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峰瑞与实验室伙伴合影。
除专业学习外,在四六级备考过程中,张峰瑞也制定了专门的学习计划,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背诵单词、不断复盘语句单词、配合英语听操以提高听力水平。对待体育课他也力求完美,从初学毽球的笨拙到无数次练习后的体育满分,张峰瑞就是在这些微小的积累中追寻到属于自己的“春山”。
“我认为保研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张峰瑞深知保研路上有着太多不确定因素,对待外界的“宠与辱”,他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并不焦虑自己暂时的未有所成,而是持之以恒地学好专业课、认真做科研,专注个人能力的提升。
碧水漾漾,担起守护使命
张峰瑞在一以贯之的努力里沉潜,为自己在科研领域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大一上学期末,在张胜花教授的指点下,思及家乡滇池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张峰瑞选择了湖泊富营养化方向的研究,加入湖泊修复研究的队伍。从科研“小白”到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论文,在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中,张峰瑞以前辈为榜样,也担起了守护祖国江河的光荣使命。
大一暑假,张峰瑞选择留校做科研。初入科研之门的他,每天提前2个小时来到实验室,利用早晨的时间阅读文献。“起初没看多少就犯困,但是对湖泊治理体系有一定认识以后,就被这其中复杂却有迹可循的机制机理深深吸引了。”大量的阅读帮助张峰瑞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框架,也让他从跟着师姐做实验转变到主动思考“为什么”和“下一步做什么”的问题。
张峰瑞在实验室。
科研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时时会遇到各种困难。于张峰瑞的科研项目而言,采样的困难尤为突出。为获得实验所需的底泥,张峰瑞需要下水至湖泊荷花密集处,利用抓泥斗获取深处的底泥。无论酷暑还是严寒,只要实验需要,采样的工作就不能推迟。第一次采样时,由于没有经验,防护不到位,张峰瑞的后颈就被严重晒伤,但他没有抱怨,更没有懈怠,反而愈发坚定自己的选择。
张峰瑞在南湖边准备采样。
“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专业人才,践行科研人的使命”,带着这样的信念,从大一进入实验室以来,张峰瑞便一直静下心来做实验,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紧紧攥在自己手中。样品无法采集、实验效果不理想,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但他始终怀着一颗平常心,正面迎题,主动破题。他仔细分析问题,积极地与导师交流沟通,广泛查阅文献,反复调整控制变量,大胆转变实验思路。张峰瑞坦言:“失败是常态,我从来没有一次性成功过。该尝试,能尝试,就尽量尝试。”
在科研路上,张峰瑞一直在前进,不曾止步。保研上岸后,张峰瑞走出研究材料性能的科研“舒适圈”,转变方向,主攻目前关注较少的丝状藻研究,积极探究其支撑机制。
人生灿灿,求索天际之光
关注身边的事,关心身边的人,是张峰瑞心之所向,他也在大学生活中积极践行。
对民大的学生来说,南湖是学习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热爱江河的张峰瑞来说更是如此。他将专业理论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针对南湖的修复治理,参加了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获省级二等奖。为还原南湖富营养化的真实情况,他带领学弟学妹下南湖挖泥,利用矿泉水瓶模拟南湖生态环境,更加细致地研究其中的生态机制与奥妙。
张峰瑞在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
“我们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努力”,大学生活中,张峰瑞非常珍惜和身边同学共同学习生活的时光。实验室里,他与学长学姐们相处融洽。他坦言,自己科研上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导师和学长学姐们的帮助。现在的他也担起责任,尽己所能地帮助学弟学妹们。而作为班级的学习委员,他与同学们共享自己整理的课程要求、考试安排、习题答案,提醒并敦促大家制定学习计划。他认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收获了很多,是一件很让人开心的事。”
谈及研究生阶段的努力方向时,张峰瑞说:“多次的答辩经历让我深深意识到,当科研做到深处后要将其回归到简单化、大众化的状态是很不容易的。如何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复杂深奥的理论,向大众推广普及科学知识是我努力的方向之一。不仅要做好科研,还要做好科普,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江河湖海。”
回望大学路,张峰瑞扎根于课堂,躬耕于实验室,在沉寂中一步步坚定自己的决心与目标,把握每一次机会,去不断追寻属于他的灿灿人生。未来,他将继续致力于湖泊富营养化沉积物修复研究,为国家生态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