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走近一棵树时,不仅能感受到它的高大、舒展,也能看见它背后生长的力量。
身高一米九三,身着舒适的深色卫衣,来自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1级的陈科伟在学院学业帮扶课的讲台上侃侃而谈,向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学习经验。那时的他刚踏入大学校园不久,却宛如一棵挺直的白杨,“高大”“踏实”通常是周围朋友对他的第一印象。
历经3年的成长,他更加挺拔,现已保研至浙江大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国际)二等奖、“泰迪杯”数据分析技能赛国家级一等奖、“泰迪杯”数据挖掘挑战赛国家级三等奖、服务计算创新大赛国家级优秀奖、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南赛区一等奖,校级优秀记者一等奖、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导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筑就了成长的年轮。
这一路,陈科伟如自己的座右铭所说,“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为日后的枝繁叶茂做足准备”。
以学奠基,用踏实的姿态向下扎根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学习的路途并非一帆风顺,但陈科伟始终将其看作一场修行,在不断的积累、沉淀中提升自己。
进入大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陈科伟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科学的相关课程更感兴趣,于是大一的他便作出了转专业的决定。转专业也就意味着需兼顾落后于其他同学的专业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却能保持专业排名第一的好成绩,自然少不了多于常人的付出与努力。然而对此,陈科伟从未骄傲,“其实只要你真的沉下心来认真听课,踏踏实实地去下功夫把握好专业知识,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本科期间,他修读了C语言、C++、软件开发实习、数据结构、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挖掘、安卓平台开发、信息安全等核心专业课程。在课堂上,他认真听讲的同时保持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遇到不懂的问题便会在课后主动向老师请教,因为他不希望自己带着任何疑问离开教室。此外,他还会定期在课后去图书馆复习,提前一个月为考试做准备。正是这些优秀的学习习惯帮助他打牢了专业知识的地基,也造就了他课程平均90分以上的佳绩。于他而言,这些都是一步步踏实走出的脚印,是一次次用心耕耘后的收获。
行者不忘来时路。一路走来,陈科伟受到了许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其中,教授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罗铁祥老师令他印象最为深刻。2023年6月1日上午,罗老师在讲台上站完了最后一班岗——这是他执教生涯的最后一堂课。“罗老师用自己所作的散文《小草的心》勉励我们:时刻保持进步,时刻保持战斗,时刻保持感恩。”回想起罗老师的课堂,陈科伟心中满怀感激:“《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我学习过程中挑战最大的一门专业课,但罗老师一直坚持采用生动具体的授课方式,尽可能帮助我们将知识吸收内化。他就是众多民大教师的一个缩影——孜孜不倦、倾囊相授、亦师亦友。正因为有很多像罗老师这样认真负责的老师,我才能打好专业基础,取得今天的成绩。”
以行突破,用实践的力量向上生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此,陈科伟积极加入学院实验室、参与各类科研竞赛,力求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项目中,不断提升、锤炼自己。
明确目标后,陈科伟就付诸实际行动。在2023年的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他作为团队队长,负责了针对大规模HPC应用OpenCAEPoro的并行分析与优化,以及团队的协调和资源管理工作。队长这一身份意味着更多的责任与压力,但陈科伟从未想过退缩。备赛期与考试复习周重合,时间十分紧迫。他积极承担起负责人的职责,统筹安排相关工作,带领团队成员日夜奋战,不断克服难题,得到自身成长的同时收获了宝贵的友情。“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赛过程中,成为了并肩作战的伙伴。那段时间每天都很累,但又十分充实!老师也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每次熬到夜深,抬头都能看见办公室里亮着的灯,心里暖暖的。”回忆起这段经历,陈科伟依旧心潮澎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喜敏、唐菀等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团队收获了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国际二等奖的好成绩。
参加ASC超级计算机大赛。
除此以外,陈科伟还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加了计算机设计大赛。他坦言:“鸿蒙系统的开发工具和语言对我们团队而言是全新的挑战,想要成功,少不了大家的共同努力。”人心齐,泰山移。备赛过程中,大家合理分工,迎难而上,利用课余时间潜心钻研,在短短一个月内就成功开发出作品,荣获中南赛区一等奖。这些经历让他在扩充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以心寻向,用坚定的步伐成就理想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这是陈科伟很喜欢的一句话,来自电影《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他认为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自己的保研历程——努力与机遇并存。从最初的不断摸索到最后成功上岸,陈科伟笑称“轻舟已过万重山”。
回望来时路,方向是在前行途中渐渐明确的。转专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陈科伟发现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升,于是便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在学院的新思路算法实验室,他遇到了有着保研目标的刘晨旭学长。对于陈科伟来说,刘晨旭就像一位“引路人”。在学长的帮助下,陈科伟详细了解了学校保研的相关规定,并明晰了自己后续努力的方向。
如果说踏上保研这条路是他的机遇,那么他所付出的努力就是抓住机遇的双手。陈科伟深知,要得到保研的门票,实力才是“硬通货”。因此,他主动加入实验室,跟随老师进行了“基于模型裁剪的自适应稀疏化联邦学习优化算法”“基于边缘辅助训练的边端协同学习框架的开发与设计”“基于CAAE算法的跨年龄段人脸识别应用开发”等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为了深入理解前沿技术,他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与实践水平。
在中国数字服务大会上作汇报。
“不断向前”是陈科伟给自己定下的关键词。在科研的路途上,他始终保持着好奇心,满怀探索精神,努力提升专业技能,为自己的学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我要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要向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下去。”
一棵树木的生长需要空气、水源、土壤、养分,以及能够勾勒出一圈圈年轮的时间。回顾自己3年来的大学生活,陈科伟将自己比作一棵树苗,在学校这片天地里不断汲取自身所需,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没有做出特别出色的项目成果是他的一个遗憾,但好在新的旅程即将开始。在更广阔的未来,他将在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继续前行,“去做一件能够留下痕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