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胜利,都是有备而来。”怀着这样的信念,体育学院2021级本科生刘子夏在南湖之畔不懈奔跑了近4年。如今,她已保研至湖南大学体育学院,为自己的本科生涯交上了一份硕果累累的答卷。
连续3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位列年级第一,累计获90余项荣誉和9项国家级资格证书,拿下各级文体类竞赛奖项50余次,将全校每年仅10人获奖的校长奖学金收入囊中,斩获国家奖学金2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3次;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等10多个职务,参与筹备策划第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等校级活动20余项;累计参加60项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调查研究,志愿时长达369个小时;第一篇论文《社会融合视角下武汉市残疾人锻炼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被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收录,独立撰写的论文《乡村振兴背景下舞龙舞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发表于国家级刊物《运动休闲》……
在2023年校长奖学金评选展示活动总决赛现场。
砥砺奋进的刘子夏,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自己全面发展的青春篇章。下一站,这颗民大“石榴籽”将奔赴岳麓山下,绽放更耀眼的青春光芒。
文体兼优,做专业领域的奋进者
作为一名运动员,每年的暑假,刘子夏都选择留校训练,代表学校驰骋在多个赛场上。2023年暑假,同时备赛湖北省田径运动会与湖北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健身操项目,是她最难忘的一次经历。“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去影响大家的训练进度。”由于训练时间冲突,她选择早起和团队一同练习健美操,下午则自己一个人去田径场训练。七八月的武汉酷热难耐,刘子夏就这样坚持跑了两个月。湖北省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女子乙组800米第四名、400米栏第五名,湖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健身操固定套路一等奖、自选套路赛二等奖的骄人成绩,是对她长期坚持的有力回馈。
担任篮球比赛裁判。
在跑道上挥洒青春汗水的同时,刘子夏也不断汲取着书本的力量。她日复一日地坚持着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图书馆,晚上10点回宿舍的学习模式。她自学SPSS、STATA数据分析方法,每月整理期刊论文中反映的学术动态,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压力较大的时候,除了通过运动放松身心,刘子夏还会把自己置身于阅读的海洋里。“读书会使我整个人感到内心很平静,也能更冷静地去思考问题。”
遇到挫折时,刘子夏善于寻找突破口。在推免过程中,因为政策变动和名额缩减,她一度处于焦虑紧绷的状态,但她迅速调整好心态,通过和老师沟通,决定在面试上下功夫,为自己争取机会。于是,她不断打磨自己的面试文稿和PPT,确保答辩时零失误。最后,她没有辜负每一个在路灯下踱步背书的深夜,超常发挥,以面试最高分拿下了推免的名额。
厚植情怀,做责任使命的担当者
在刘子夏的民大生活中,学生工作占据了课外生活很大的比重。自大一加入校学生会体育工作委员会,她便把一腔热血投入到院校各类文体活动的组织与策划中。在2022年“致青春·运动季之奇妙夜”活动策划期间,写策划案写到凌晨两三点是她的常态。高强度的学生工作让她收获颇丰,活动策划、通知撰写和统筹应变能力都得到了从无到有的蝶变。
从学生会体育工作委员会部长到主席团成员,在不断的历练中,刘子夏更加坚定了“做一件事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工作态度。活动前期策划时,她组织会议,细化分工;活动开始前,她坚持彩排演练,完善活动应急预案;活动结束后,她推动收尾工作迅速展开。在同学们眼中,她展现了领导力、判断力、执行力;在领导和老师心里,她是一个汇报及时、敢担责任的得力助手。她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也因此收获了校级“优秀共青团(学生)干部”等荣誉。
作为优秀团员、学生干部代表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和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
一路走来,刘子夏不仅收获了个人成长,还邂逅了同行者、领路人。学长学姐的关照让她迅速成长,她下定决心也要把温暖传递下去。除了工作上的提点照料,她还会和学弟学妹们交流日常学习生活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她更是与校团委副书记梁潇潇老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做好本职工作,帮梁老师分担了管理压力,同时,梁老师也很关心她的学习与生活。在得知她荣获“校长奖学金”时,梁老师不吝夸奖:“我就知道你可以做到。”在刘子夏因为推免的不确定性紧张焦虑时,梁老师温柔鼓励:“子夏,我相信只要你正常发挥,一定可以!”“她给予了我很多机会,让我能站在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也像母亲一样一直在关心、照顾我。”
投身社会,做脚踏实地的服务者
“他们是给残疾人做体育活动,我感觉很有意义。”初出茅庐的志愿者“小白”刘子夏,在了解到武昌区粮道街阳光助残活动后,为残疾人体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想法在心里悄悄萌芽。她成立“爱无障”社会实践团队,开展助残志愿活动。从民族大道到粮道街阳光家园残疾人社区,两周一次的见面,把她与特殊的朋友们紧紧连结起来。他们之间,是友情,更是亲情。
大三时自身重点向学业转移,刘子夏想过在“爱无障”团队内进行换届,但她割舍不下这份情。“当时没有拿奖,不能给团队成员实质上的奖励,我能做的只是尽力报销一些路费。”没有经费支持,她自费带着团队把这条路走了一遍又一遍。疫情期间,她坚持云服务,邀请手语协会成员协助,为残疾朋友们定制专属体操,与他们谈心聊天。2023年,武汉市武昌区残疾人联合会评选年度“优秀助残志愿者”称号,全武汉市仅10人获评,刘子夏也是其中之一。
参与助残志愿活动。
同学参与进来,从刚开始做体育活动,到现在延伸到做手工艺品,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活动,这份为爱发电的事业一直芬芳馥郁。
“怎么每次社会实践都有你。”刘子夏不落下每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连答辩评委老师也忍不住调侃她。“不能永远在象牙塔里,要去基层实地调研,要去做好田野调查。”刘子夏以此不断勉励自己。为探索传统体育项目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她作为学生项目负责人,带领实践团队,跟随学院党委书记洪盛志赴广西桂林、湖南麻阳、贵州台盘等多地实地调研,真正走到田间地头去。
2024年暑假期间半个月的贵州驻村生活,让刘子夏难以忘怀。一到当地,他们就去超市买了洗衣粉、香皂等生活用品作为小礼物,挨家挨户走访,发放问卷并访谈。适逢村篮球运动会举行,刘子夏深知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于是在比赛场地外借了一桌一凳,在现场火热的氛围中,“我们就坐在那里,抓住流量发放问卷,进行访谈交流。”这种力求用真实数据支撑项目发展的态度,一以贯之在她的学术道路上。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无数次挑灯夜战,无数次跌倒又爬起,回顾过去,刘子夏感谢那个曾经努力追梦、无畏前行的自己。展望未来,她将以奔跑之名,不断拓宽学术视野,用行动创造更璀璨的青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