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乐:教学为本,科普为翼,全面服务人才培养
作为化材学院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作为一名青年党员,韩晓乐老师立足教学科研一线,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将科普教育融入本科教学;投身社会服务,勇担科普使命。
将科普教育、思政教育融入本科教学工作,韩老师积极探索科普教育在民族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推动形成民族院校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文化氛围。她负责建设的《科普·神奇世界的解密者》科普思政课程上线“学习强国”、“中国大学慕课”等在线学习平台,服务社会大众,点击互动率高达200万人次,社会反响好。其教学成果《科普教育在民族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实践》获国家民委二等奖;同时她还获得了国家民委“青年教学标兵”、学校“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此外,她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韩老师积极投身科学普及工作,切实履行高校教师社会职责。2019年荣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获“全国十佳科普使者”称号。受邀担任科技部《国家面向2035科普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主笔,提出新时代开展科普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撰写的系列科普理论文章被《科普时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和平台登载。因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国家民委对其进行了通报表彰。
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她积极传播科学抗疫知识,助力应急科普建设。制作系列科普抗疫视频10余部,上线“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科普网、央视网等官方网络平台,累计互动率超过100万次,在传播科学防控知识的同时,及时将国家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精神传达给社会大众。
黄蓉:做更好的自己,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燃灯者
“努力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燃灯者”,这是药学院黄蓉老师秉持的工作理念。这一理念也引领着她和学生共同成长。
承担《生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药学分子生物学》等多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年课时量超400课时,获全校助教试讲比赛理工B组第二名,连续4年学生评教为优秀,彰显了黄老师认真践行自己教学理念的成果。此外,她还承担校级教研项目1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实习实践活动,指导本科生团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
教学与专业建设密不可分。黄老师积极投身化学生物学专业发展建设,和同事一起筹建化学生物学基础实验班和化学生物学科研综合实训平台,不断探索“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培养方案,组织申报并获批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力争培养一批化学生物学、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交叉复合研究型人才后备军。
科研中,黄老师专注于天然产物活性筛选和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同时,研究生的培养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她也有条不紊地认真完成。
自2019年3月起,黄老师担任药学院化学生物学党支部书记,在推进支部党建工作的同时,自己也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班和主题学习班,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支部同事共同进步。
于学生而言,黄老师是良师,也是益友,而她也深深以学生为骄傲,“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努力优秀的学生,只有做得更好,才对得起他们的优秀。”
李佳:“教、学、练、做”站讲台, 躬身实践做科研
“工作像蚂蚁,生活像蝴蝶,言传齐身教,润物细无声”,这是资环学院李佳老师一直秉持的人生理念。
虽然从教时间不长,但勤于钻研的李老师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要求,创新性提出“教、学、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堂上,各种专业知识和前沿话题,她都信手拈来,让学生不拘泥于课本学真知见真识。同时,她还积极参与听课、与同行交流,虚心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受到学生欢迎。此外,她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基金项目并取得了好的成绩。
在投身教学的同时,李老师还潜心科研。为获取矿冶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的第一手资料,她带着学生深入恶劣的环境调研。在土壤治理实验中,则和农民一起耕作。作为团队技术骨干,李老师和同事们共同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其含硅复合肥新技术已完成了现场应用,为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她自己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以及中央专项项目、横向课题、教改项目等多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TOP期刊6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中文核心论文18篇,教改论文2篇,合作出版专著2部,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作报告。
李老师认真教学科研,积极传播科学知识,用心担任本科班级班主任,获得各级奖励多项。曾获全国多媒体大赛理工组三等奖、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湖北省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学校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五四”青年教工先锋、多媒体大赛理工组二等奖等荣誉,多次年度考核为优秀。
梁潇潇;以心予工作,以爱予学生
党委学工部梁潇潇老师,自2011年工作以来,始终真诚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和学生一同成长,播洒着汗水和爱心,收获着快乐和希望。
从专职辅导员到学工部学生管理科、综合办公室,再到学生教育宣传科的工作中,她持续跟踪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结合实际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坚持每年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困难学生家庭,前往20多个县市,深度走访上百个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总行程达10万余公里。同时,起草修订配套制度,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团队化;研判工作热点,平均每年撰写和报送信息 50 余篇,努力做好学工战线的宣传工作。
作为少数民族学生骨干训练营的发起者和指导老师之一,她对团队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一年一度的“民大节”,从策划、筹备到落实,她全程指导。6届“民大节”近12万人次参与,成为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盛会。6年来,骨干训练营共培养少数民族学生骨干 300 多人,其中不乏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此外,她还担任COSA杂志社的指导老师,每年出版 5 期杂志。从 2016 年起,每期杂志字字把关,完成年均40万字的审阅修改工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家属区志愿服务,定点值班,宣传防疫知识,做好相关人群的后勤服务。同时,向上级报送工作报告10篇,编写发布新闻稿件100余篇,做好学工战线战“疫”期间的宣传工作。
以心予工作,以爱予学生,梁老师的工作受到多方肯定。曾获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学校信息工作优秀个人和工会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
饶映雪:聚焦人地关系,服务城乡发展
公管学院饶映雪副教授,作为硕士生导师、学院副院长,她的工作却和土地息息相关。土地资源管理,是其教学专业,土地利用与政策、人地关系,是其科研方向,田间地头,是其调研所在。她潜心教学,执着科研,热心服务,于2017年入选“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培养人选,2018年入选省人社厅厅领导联系专家名录。
教师当以教学为本。饶老师务实肯干,爱岗敬业,力求高质量完成教学工作,多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优秀,受到学生一致好评。参与编写的教研成果获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年两次获评湖北省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老师。多次年度考核为优秀,并获校“优秀共产党员”、校“青年教工先锋”等荣誉。
科研与教学是互相促进的。近年来,她围绕土地利用与政策以及民族地区人地关系展开研究,先后主持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5项、地厅级和其他项目4项,目前已完成10项,产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出版专著2部。参与的研究成果获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撰写的研究报告多次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采纳。
在不同的岗位上,饶老师始终坚持扎根基层、服务社会。2016年入选“贫困地区产业特职人才支持计划”,在基层挂职两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参与“博士服务团”服务基层计划,在地方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挂职一年,整合各方资源,为地方实现招商引资6000万元,被评为表现突出个人。2020年被遴选进入湖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家库。
谭延敏:立足体育理论与技术,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学院谭延敏教授立足体育理论与技术,投身体育教学且深耕科研,在托举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也展现了自我的精彩。 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灵活创新教学方式。谭老师担任着《体育统计》《体育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等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公体课程等多项教学任务。在理论与技术课堂中,谭老师利用学习通、QQ群、公共邮箱等平台和教师示范、分组展示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深受同学们好评,年度评教多为优秀。受学院委托担任校级督导,完成教学期中检查以及音体美3个学院的小组长工作,为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出谋划策。 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近3年,谭老师指导9名本科生、5名研究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其中4篇论文获评“优秀毕业论文”。她还积极响应体育学院的思想引领工程,引领的学生中,有1名保研、1名成功考研、1名选入国家跳绳队,还有1名获王者之志全国业余羽毛球巡回赛武汉站青年A组亚军。 教学与科研并重。谭老师近3年来发表CSSCI论文4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作为骨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利川户外运动开发横向课题各1项,22万字的书稿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完成中央高校专项基金委托与中央高校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成功申报攻关计划专项1项。作为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学术团队骨干成员、学术工作坊主要成员,参与了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以及国家社科的申报工作。现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统计分会委员,参编《体育统计方法与实例》教材。被聘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通讯鉴定专家、CSSC I期刊盲审专家,完成多项评审工作。 熊芳:守师者初心,以德育人,以勤立身
“立德树人,勤奋实干”是经济学院副院长熊芳副教授的工作信条。从教16年以来,她坚守初心,教学科研并重;无私奉献,守护学生成长;勤奋踏实,工作履职尽责。曾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 熊老师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紧跟教学改革步伐;潜心科学研究,服务学科与社会发展。她认真讲授《金融学》《金融经济学》等5门课程,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并完成省级教学质量工程“信诚人寿(湖北)”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主持或参与《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本科生教学改革项目;作为主编和第一副主编参与《金融学》《国际金融学》等两本教材的编写。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民委项目各2项,发表经济类SSCI期刊论文1篇,在国家级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发表CSSCI期刊论文10余篇。 连续多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关爱学生已融入熊老师的生活。无论是学习上的鼓励,还是生活上的帮助,她倾情奉献,深得学生信任。近年来,指导学生团队获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训练省级金奖、第十六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此外,她每年都会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暑期“三下乡”等项目,多次获评学校“挑战杯”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创新指导教师。 2019年担任学院副院长以来,熊老师履职尽责,在科研和学术交流、创新创业、实验室软件和数据库建设和院工会工作方面,都积极主动作为,全力支持学院专业和学科发展。去年,学院获得5项国家社科项目,并被评为学校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训练大赛先进组织单位、暑期“三下乡”先进组织单位和第十二届“挑战杯”优胜杯单位等荣誉。 杨彬:三十四年民大耕耘,教学科研服务皆优
文传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彬教授,在民大从教34年,教学科研服务皆优。系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委,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学校“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主任,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在教学中,杨老师注重基础,突出前沿理论,在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课程创新等方面富有创新意识和独到见解。其教学评教一直为优良等级,是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当代文学史》负责人,主持完成省级教研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2013年,被评为学校“教学名师”。 长期以来,杨老师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成就突出。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重点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学校社科项目3项,获得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土家族文学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优秀论文奖、中国新文学学会优秀论文奖、湖北省写作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各1项,拥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 杨老师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及基层社会服务,担任“骏马奖”评委,承办相关学会年会,担任湖北省农民、工人作家扶持计划、长篇小说重点扶持计划的辅导老师,热心指导基层作家写作,成效显著,在全国及湖北文学界具有良好声誉。 此外,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帮扶贫困儿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杨老师都从未缺位,诸多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受到多方好评。 杨茉:守岗位不拒平凡,赴危难不惧风险
校医院杨茉护士,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先后在内科、外科、急诊等科室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繁杂而辛劳的护理工作,她从无怨言,始终以病人为中心,用爱心、细心和娴熟的技术,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她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遇有危重病人总是主动参与抢救,遇事也总是挺身而出。一次下班时遇到一个学生情绪失控,她主动留下来守护在这个同学身边疏导安抚,直至120赶来把学生转运到定点医院才回家。 她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请教资深同行,外出学习后又把所学知识及时传达给科室同事,共同提高护理能力。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协助护士长做好急诊室管理和院感管理,做好新入职护士的带教工作。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她表现尤其突出。1月19日回老家恩施,立马开始为单位和朋友购买口罩,加入保卫大武汉-前线医护对接圈和华科大西雅图校友会组建的医院物资支援群,为各大医院申请捐助事宜,为省内各大医院及基层医院与海外捐赠牵线。 疫情严峻后杨茉护士主动请战,克服重重困难从恩施返回武汉,迅速投入一线工作。1月29日到4月27日,3个月的时间里,她先后5次逆向而行,主动请战,在抗疫一线奋斗了70多天。从参与学校医院临床一线发热门诊轮班到加入东湖高新区预备医护团队,再到进入潮漫酒店隔离点、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格林泰酒店医学驻点、东湖高新区如家康复驿站参加一线工作,几度转战。其间,因为连续高强度工作太疲累,被强制性隔离休息14天。她说:“所有一线医护人员都在顽强奋战,我也只是做了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张立玉:学院发展勤钻研,教育奉献结硕果
作为外语学院院长,多年来,张立玉教授努力培育外语学科标志性成果,立足学科特色狠抓质量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助力学院实现“四大突破”。 在科研方面,张老师客观评定学院的实力和水平,找准科研定位,带领教师团队培育代表性科研成果:民族典籍翻译研究、族裔文学研究,已连续7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这是学院近十年科研立项的重大突破。在专业改革方面,她立足学科特色,基于多元化人才观,改革传统的英语类专业教学体系,威尼斯官网英语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这是学院本科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重大突破。 在国际办学方面,她和同事们一起,积极探索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模式,和国外多所高校开展合作项目,持续向国外高校输送学生深造,建立了积极有效的国际型人才培养平台,2019学院的国际化办学考核名列全校第一。在教学中,她精益求精,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并以此要求和影响学院老师勤于教学精于教学。此外,她还多方与企业沟通,帮助学生就业。近5年来,外语学院毕业生签约率和就业率均居全校前列,2018-2019年就业升学工作实现大满贯,囊括“就业先进单位”、升学工作“先进奖”“进步奖”“贡献奖”等全部奖项。 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她完善了学院行政管理、科研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增强了教职工的凝聚力。近年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建设了2个校学术团队、1个校级基地、5个院级团队,成功打造了居湖北省领先水平的“商务英语专业团队”。该团队学科教研成果丰硕,尤其是张老师领衔编著的国家级精品教材和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全省乃至全国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