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载,仿若溪水汇流奔向海洋般,万若溪少有瞻前顾后。经济学院2018级金融专业的她已顺利实现“跨地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保研,将在厦门大学攻读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研究生。
入学以来,万若溪从未放松对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她在保持专业成绩名列前茅的同时,不断丰富科研竞赛经历,于“挑战杯”“正大杯”等经典赛事中崭露头角,创办工作室打造校园文创品牌……青春无悔,她以赤子之心书写灿烂的本科生活,以长久不懈之努力为自己的民大岁月画上圆满句号。
家风浸润,不服输、重惜时、勤思考
良好家风的浸润对万若溪性格与品质的养成具有重大意义,擅长言传身教的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绩并不是唯一标准”,母亲秉持这一理念教会她“认真感受世界”。从做饭、打扫卫生、甚至玩耍等小事做起,一分一秒都应该得到很好的对待。同为知识分子的父母深知持之以恒、珍惜光阴、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其学者品质成为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万若溪不服输、重惜时、勤思考的品格的最好养料。他们不以分数定义孩子,给予她极大的自由探索与发展的空间。
在家风的影响下,“坚持”对万若溪来说并非难事,长久的习惯积淀也形成了良好心态。“只要敢于尝试,认真处事,所有困难最终都会迎刃而解,因而我不服输。”
进入大学后,万若溪仍坚持每天6点起床,不浪费点滴时间,形成高效学习生活的良性循环。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课上认真听讲并构建知识框架,课下梳理内容并记忆关键要点,已成为她数年如一日雷打不动的学习流程。“不要为自己设限,认真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谈及“四跨”保研历程,万若溪坦言其步履之艰辛,内心承受压力之巨大,但无论是在初步意识到自己具有保研资格,还是在保研过程中大跨度选择专业与院校,万若溪始终保持独立思考,主动搜集信息,理性筛选院校,最终作出了自己的无悔选择。
勇于尝试、从不设限,于体验中追寻自我
大一时的万若溪,也曾有过迷茫不知所向的阶段。面对迷茫造成的焦虑,万若溪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迅速从踌躇的思绪中抽离,专注眼下之事,勇于尝试不同方向。
大学期间,万若溪加入了校学生会外联部。“外联部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拉取赞助。从胆怯于与商家交谈到与34位商家达成合作意向,我的人际交往能力着实得到了锻炼。”万若溪说。面对“社恐”,她不断“逼迫”自己尝试与突破。最初的焦虑、紧张、屡屡碰壁难免使人挫败沮丧,但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中,万若溪逐步掌握技巧,通过发放学生优惠券的方式为商家打广告,实现双赢。在竞赛与实习方面,她也秉持尽力尝试、勇于试错的良好心态。参加“泰迪杯”全国数据挖掘挑战赛时,万若溪不因自己不擅长此领域而畏难,反而因为能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而兴奋;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科研助理志愿者使她迅速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科研流程在证券公司的实习经历让她认识到自己未来从事行业的另一种可能性……这些尝试不仅充实了她的大学生活,也为她后续发展方向提供了更多积极有益的思考。
“勇于尝试,重视体验新东西”,万若溪在未知领域的探索中勾画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轮廓。
创新创业、团结为要,领悟团队合作真谛
在校期间,万若溪积极参加各种创新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手握“挑战杯”二等奖、“正大杯”三等奖、“泰迪杯”二等奖等诸多国家级奖项。作为“挑战杯”小组中的核心成员、“正大杯”小队队长、“塔塔屋”文化工作室创始人,万若溪在不同角色的历练中对团队协作逐步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团结乃是队伍精神之根本。而团结更表现为真诚,小组成员间既要互相信任、认同彼此价值,又要真诚指出短板与不足。万若溪认为要避免急功近利、缺乏交流沟通的现象,才能真正发挥集体之力量,让一群人走得又稳又快又远。在文化工作室创业途中,万若溪根据队员们自身特长安排相应工作,真诚沟通,在文创产品没有规模量产的情况下仍然得到了良好反响。作为队长的万若溪并不认可机械地分配任务、执行并反馈,“责任感”与“人情味”乃是团队中缺一不可的精神。
参加竞赛的丰富经历极大提高了万若溪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时间安排规划能力,创新创业之路不仅加深她对创新与创业的认知,也收获了珍贵友情。赛事活动占用较多时间精力,万若溪在一丝不苟参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学习与比赛的平衡发展,实现绩点与奖项的双丰收。
心怀坦诚、无远弗届,保研征途一路生花
早在大学入学前,万若溪便立志读研,如一株向阳生长的植物,她将对更高更好平台的渴望化作努力向上生长的姿态。意识到自己具有保研资格后,万若溪便下定决心打好这场持续给心理施压的“持久战”,“just do it”成为萦绕万若溪心头的座右铭。海投的不确定性、调整简历时的繁杂琐碎、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的疲惫……在她看来,专心投入、耐心细心才是面对这些压力的最好方法。
回忆起厦门大学的那场面试,万若溪仍然记忆犹新。“老师问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我并不清楚,于是我直接坦白,最终也还是通过。所以面试过程中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老师会综合考量的。”经过近9个月的准备以及在夏令营和推免环节的良好发挥,最终她获得了包括厦门大学、上海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华大学在内的多所学校的offer。在不断拉高下限的尝试中,万若溪最终选择在厦门大学这所理想学府中继续深造,实现“跨地域、跨学校、跨院系、跨专业”保研。
回望大学四年,万若溪认为大一是整个大学时期基础奠定、习惯培养、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而大一也是对她来说影响最大的阶段。她坦然接受四年来的不足与遗憾,全力以赴便已是无悔,她带着“无惧无悔”的信念来到双子塔下,也将带着它阔别南湖畔。
(编辑:刘琼 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