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花带露 笔洒芬芳——记中文系84级韦忠南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14 浏览次数:

韦忠南,男,广西壮族人,1965年5月生。1988年毕业于威尼斯官网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至1997年,先后在基础课部、校纪委、党委办公室工作;1997年进入《楚天都市报》,现任《楚天都市报》主任记者、机动记者部主任。

用不到四年时间,在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济济人才中,韦忠南从一名普通记者走到部门主任的处级干部岗位,他用实绩证明了自己:新闻作品80余次获湖北新闻奖、全国省级晚报好新闻奖、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好新闻奖等奖项,其中一等奖10余篇次;先后荣获“湖北省十佳青年记者”、湖北省青联(常委)、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十大青年标兵”等荣誉称号。

三十始寻梦

1997年11月,韦忠南时任威尼斯wns8885556党委办公室秘书科长。此前,他已在这所大学工作了9年。得知他同时考取武汉某报和《楚天都市报》,并决意到楚天都市报当一名普通记者时,领导、老师和朋友都来了,几乎众口一词地劝阻。是啊,毕竟三十二岁了,尽管此前在全国刊物发表过上百篇论文和各类文章,但毕竟没当过一天真正意义的记者,而且高校从收入到工作环境,都不比报社差多少。何必在而立之年改弦易辙冒风险呢?

一位校领导对他说:既然你一心想当记者,一定要试一试,也不拦你,但如果在那边不开心,随时欢迎你回来。他含泪点头。但心里却对自己说:大丈夫一去不回头,出去了,就要背水一战,做好了,不用回头,做不好,怎么有脸回头?

他说,“记者是社会的良知”,心目中的记者,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记录者、见证人,记者能处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风口浪尖,见证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不断进步;记者能用手中的笔,颂扬社会良知,扶危济困,惩恶扬善,鞭挞丑恶。

付出多艰辛

总结自己9年的记者生涯,韦忠南说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始终保持着奋斗和创作的激情,“踏破铁鞋不言苦,带露摘花赏其鲜”。他将9年分为三个阶段,头两年,以力取胜;后两年,智、力兼施;后5年,从单打独斗到群策群力作战。

初到报社,都市报创办刚刚一年,条件也很艰苦。经常是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天边刚有鱼肚白,他就搭车出门了,晚上忙到夜里十点以后更是家常便饭;有时夜里回来洗个澡,接着将白天没写完的稿子写完,第二天到办公室再输入电脑中……都市报创业时期,版面也需要稿件,那时,他最多时一天发稿5条。

有位行家说过,鲜活的新闻都深埋在火热的生活最底层。韦忠南深有感触地告诉我们,这话不假。到都市报的头两年,他就靠这种拼劲和磨劲,采写了上千条鲜活的稿件,创造过一年12个月有10个月被评为当月业绩优秀记者的记录。这些稿子,虽说没有许多获奖之作,但篇篇鲜活。

有一次,他组织报道洪湖城区的一个重大抢劫案——洪湖劫案,事发当晚11点,采访车以130码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爆胎,好在有惊无险。赶到现场已经是12点16分,他和同事一边采访一边电话报稿子,硬是用手机报回了一个半版的新闻报道,次日在各家媒体报道中占了先机。这一晚,他忙到凌晨3点半才睡。第二天一早7点又到灵堂采访牺牲民警的事迹。因为头天受凉,他当时感冒发烧,空肚吃下三片芬必得后,他抱着一个垃圾筒吐得翻江倒海,吐完接着采访。这篇报道以最快的速度见报,与其他媒体相比,在信息量、现场描述的准确性等方面都占了上风,省领导俞正声书记对这组报道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汗水结硕果

2000年至2001年是他的丰收年,这两年,他除了保持“高产”之外,他还采写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好新闻,策划了一系列引起较大反响的报道。《剑魂》、《燃烧生命铸丰碑》(与现任金报总编辑韩少林合作)、《武汉市民世纪之夜“听”焰火》等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稿件,是他这两年的成果之一。参与组织策划的“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如今,这一活动已成功举办了6次,为2000多名贫困大学生,筹集捐款近700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该活动不仅获得2001年度的湖北好新闻一等奖,还获得了全国省级晚报好新闻“特别策划奖”,中宣部宣传局曾专文介绍并推广。

学术上,韦忠南也有很多成果,他在《新闻前哨》、《楚天都市报新闻论集》上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

2001年7月,在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首次处级干部公开竞争上岗中,他走上了都市报部门主任的岗位,先后在社会新闻部、机动记者部任主任。此后,他的新闻工作生涯,从单打独斗过渡到群策群力作战的阶段,他带领着一群和他同样热爱新闻的年青记者,坚守着都市报的新闻阵地,打造了《解救我省400名传销大学生的台前幕后》、《5角钱入厕费引来血光之灾》、《谁该对钟祥大桥拆除重建负责》、《随州司法腐败案调查》等受到温家宝、罗干等中央和省领导关注的数十组较有影响报道。

说到取得的成绩,他说,人生中最值得欣慰的是在选择义无反顾地奔向自己热爱的记者职业时,幸运地找到了《楚天都市报》,是楚天都市报这个超常规发展的报业奇迹,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提供了一个团结拼搏的工作氛围、一个快乐战斗的群体。正因为融入到这个奇迹当中,所以他成功了。

眷恋第一线

采访中,我们感受到,韦忠南对新闻,有其独特的感悟和深刻的热爱,他现在虽然是部门主任,可以足不出户了,但我们看到,遇到重大新闻线索,他还是那么充满激情,像有使不完的劲一样。他说,他热爱新闻,喜欢在一线用自己的敏感和智慧,发现着、创作着反映火热变革的篇章。

2003年3月,接到大学生举报,我省400多名大学生在重庆参加“欧曼丽”沐浴露传销,而重庆渝北地区至少有2000名全国各地大学生陷入泥潭。报社安排由他负责联系、协调机动部三名骨干记者深入传销窝点暗访。经过10多天的暗访,他们协助公安部和湖北省有关部门捣毁了重庆大学生传销网,解救了湖北省400多名传销大学生。

走到今天,取得了这么多成绩,韦忠南仍然谦虚、热情。最为重要的是他总是把自己的心得拿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并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部门同事。他每天都要对湖北的几家报纸进行点评,用红笔圈出来别人哪一点做得好,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够,应该怎样改进等。

告诉后来人

关于新闻的感悟,韦忠南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做新闻采访,只要用心、用神、用智,时刻保持‘踏破铁鞋不言苦,带露摘花赏其鲜’的心态和做派,新闻就会源源不断而来。”

他认为“文思如涌泉,下笔似有神”的必备基础是:深入、深入、再深入,深入采访;用心、用心、再用心,用心发现。韦忠南说,在新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记者应具备“三种能力”:第一,全面守住突发性事件,“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把同题材的新闻事件做好、做巧、做出特色;第二,强化重大舆论监督报道线索的发现,注重把握新闻报道的时机;第三,用心发现和发掘独家的重大的新闻题材。

韦忠南给学弟学妹们写下这么三句话:“不要在强手面前摇头,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不要在成绩面前仰头——自信、拼搏、谦虚”。

别样民大情

他的大学以及最初工作的9年时间都是在民大度过的,正是这13年的时间,“让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机关干部的过程,民大的老师、同事、领导给了自己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也正是由于这样,更加坚定了韦忠南对民大的感情。他虽然人离开了民大,但仍然时刻心系母校,关注着母校的发展,在有关母校的各项报道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2004年,由韦忠南等人牵头,在民大举办了中文系84级毕业15年联谊会,大家都从天南海北赶回来了。除了和老同学有深厚的感情外,他对母校的学弟学妹们也关爱有加。在他的帮助下,现在有不少于100名学生去《楚天都市报》实习过。每当民大有成批的学生去他那里实习的时候,韦忠南为民大的学生召开专门的会议,为大家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曾经因为恨铁不成钢,他还骂过几名学生。同时,由于表现出色,其中一部分实习生如现在《湖北日报》的周芳、《楚天都市报》的王孝武等民大学生都在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就业了。

2004他还被聘为文学院客座教授,来民大开展学术讲座并指导学生实习。“民大是我成长和进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在这里不断的成熟和提高”。所以,每次只要学校的发展需要他的时候,韦忠南会积极协调沟通。作为文学院客座教授也是,每次他都会带有一种感情回来,希望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们。

采访快结束时,我们好奇地问:“你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又是如何规划的呢?”“做一个比较好的新闻报道组织者 ,做一个相当好的重大报道直接参与者,做一个称职的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主任记者,做一个才学与品德兼备的新闻工作者”。

摘花带露,笔洒芬芳——这就是韦忠南!

Copyright©  2012-2014  威尼斯wns8885556校友会
技术支持:创明工作室    邮箱:techsupport@minda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