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巴山 情系清江——记政法系85级马尚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14 浏览次数:

 马尚云,男,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人。1985年入威尼斯官网政治系学习,1991年硕士毕业于威尼斯官网民族学专业,1991年到1994年在《宜昌日报》做记者,1994年到2000年在宜昌市委宣传部任副部长、部长,2000年至今工作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先后担任副县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在职期间,编辑出版了《楚国精魂》、《巴土文化丛书》等书刊,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和“贫困学生助学基金”等大型工程。发展特色农业,创办实用工业,崛起第三产业,使长阳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小康生活。

“走进长阳,这里的山山水水是那样神奇而富有生机,这里的父老乡亲是那样勤劳、质朴、善良。我们的使命是使这块土地变得更加美丽而富饶,使这里的人民更加快乐而幸福。让我们为之倾注全部的情感、智慧、汗水和生命,去实现梦想,开启未来。”

对着苍苍云山,对着泱泱江水,对着土家父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马尚云曾这样深情地告白。花开花落,清江如一面镜子,映照了长阳的发展历程,映照了马尚云同志的赤子情怀。清江的山,清江的水,清江的儿子,天人合一,不离不弃。

把爱播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艾青的诗诠释了马尚云心灵深处的声音。2000年,马尚云阔别繁华都市里舒适的工作,毅然来到山区县长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怀揣着这样的决心,他踏上了前往长阳的汽车。到长阳的那天,天正飘着雪,寒风刺骨,冷冷清清的街头只有几个卖菜的大娘,冻得瑟瑟发抖,马尚云的心狠狠地痛了起来,一个人在沿江道上久久地徘徊。青山不老,碧水长流,清江似一位柔弱女子轻舒长袖,八百里歌吟不断,可谁能听懂她如泣如诉的声音。作为父母官,他不忍心看到土家人民一辈子劳碌奔忙,养家糊口,衣食皆忧,年复一年,亘古不变。他用右手在左手心里写下两个沉重的伟大而神圣的字:“责任”,后来他在自己的起居室里也贴上了“责任”这两个字。他说,当他想起责任的时候,他就更能思索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尊严,探索造福百姓的路径。

马尚云扛起责任的方式便是播洒爱。这种爱,无边无际,无私无渭,如天宇般宽广;这种爱,用血浸过,用泪泡过,用心暖过,用汗煨过。爱这个字,写起来容易,组成它的那个“心”字却是马尚云的赤子之心。

顶着烈日,吹着冷风,马尚云爬山涉水,亲自体系民情。当他看到艰辛的农民因为医疗费太贵而放弃治疗时,当他看到贫家少年擦泪辍学而踏上打工的行途时,他一次次地叩问自己的良心,难道自己的责任就是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撒手人间,看着孩子眼里的痛苦而置之不理。“无情未必真豪迈,怜子如何不丈夫”。

在马尚云的争取下,2003年初,长阳被纳入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并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了“自愿参加,多方筹资,大病统筹,小病补偿,公正公开,平等享有,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的模式。

在实行这个模式的过程中,马尚云推行“一切为了农民,一切方便患者”的宗旨,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他采取了三项重要措施:一是就诊机构可以自由选择,只要是县内合法的定点医疗机构,可以跨乡镇就诊,从而推动了各医疗单位服务质量的改进;二是报销补助程序简化,在本村卫生室门诊就医随诊随补,外出门诊凭据回本村卫生室核销,住院费用审核由医治单位与县“合管办”直接联系,不需要病人往返于医疗机构与管理机构之间;三是住院按规定应该补助的费用现场办理时免手续费,不要病人垫费用。这些措施如及时雨一般,使患病农民得到及时救助。

其实,最让马尚云牵挂的,还是那些山里孩子。那漏雨的校舍,打着补丁的书包,单薄的衣衫没有浇灭他们求学的热情,但生活的重担却让他们不得不合上书本,要么扛着锄头,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要么背着行囊,让隆隆的机器声淹没短暂的青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定要为山里的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马尚云想到了,也做到了。

刻不容缓,马尚云立即开展了“贫困学生助学基金”工程。从学校方面实施对贫困学生减免、缓交学费的政策;并联系各级新闻单位大力宣传助学意义,报道助学先进事迹,营造捐资助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保证了贫困学生助学工程能广泛、健康、持久地开展下去。这是一项让每一个长阳人都为之感动、为之骄傲的助学工程。

爱,让一双双渴望的眼睛里发现了希望,让一道道紧皱的眉头下看到了欣喜。

爱,正如黑夜的一盏灯,走廊上为路过的人准备的扶手。

让我们铭记这份爱,并且弘扬它的旗幡,播洒它的甘霖。

把根留住

沿着清江,你能抵达一个民族的深处,天地沉浮,沧海桑田,世世代代的巴人后裔,也就是当今的土家族人民,一代一代秉承先祖遗风,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巴文化。然而,终因群峦无际,山隔水阻,这些优秀的文明成果,只能长久地氤氲于山地岩谷,难得被整个人类共享。如果不尽快发扬这些文化,在不久的将来,巴土文化将从世界上消失。

幸运的是,马尚云有一双洞穿时空的眼睛,有一颗高瞻远瞩的心灵,有一种坚强不屈的信念。他深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才能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流。

为了让更多的人领略巴山夷水之奇,民族风情之美,更让子孙后代了解巴土历史,传承土家文化,马尚云亲自挂帅,编撰了大型土家族文化巨著《巴土文化丛书》。

筹备期间,马尚云利用节假日驱车走访了长阳的各个乡镇。有时在田埂上席地而坐,向豪爽的土家族汉子了解跳丧舞的炽烈淳朴;有时在火炕边剥着烤山芋,与年迈的老农探讨古朴清雅的南曲;有时在稻场上,与慈祥的大妈边拉家常边听大妈唱那高亢婉转的山歌。爬山涉水,追寻远古的巴人遗迹;田间地头,体会那鲜活的巴风土韵。一套十本300万字的《巴土文化丛书》的正式出版,它不仅能让世界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史中全面了解土家人的文化历史,也能将鲜艳而深醇的土家文化的精髓介绍给世人,给中国文化一次长期疏忽了的激活,给世界文化一次从未发现的惊喜。

翻开这套书,读长阳,读长阳的巴山舞、南曲,读五句子歌、跳丧哭嫁,读美丽而柔情的清江,读有清江浸淫着的美丽而柔情的长阳人时,不要忘了马尚云一路上挥洒的汗水,熬红的双眼,疲倦的面容。马尚云幽默地用诗歌一般的话语说出了出版这套书的感触:“事实上,田泥里埋着的艺术碎片和艺术根须更需要发掘,走在山间地头,我觉得自然的精曲使我的心和神都在桑拿。”

“如果有来生,让我生在巴土地,爱上巴山的汉子,与他连理枝,在跳丧舞中微笑着告别。

如果有来生,我要有清亮的喉,唱山歌哼南曲,我要有窈窕的肢,跳着巴山舞,被他痴痴地恋……

如果有来生,让我做一个长阳人……”

土家妹子这样唱。

谢谢马尚云,让我们不仅仅是追忆山歌的清亮,南曲的悠扬,跳丧舞的豪迈,而是亲身去唱,去跳。

谢谢马尚云,留住了土家人的根。落叶归根,离家的游子,早晚会回家。

把梦放飞

马尚云颇有感触地说:“生命的历程就是在自己调制一杯酒,这杯酒叫做人生的滋味。”我想,出色的调酒师一定是那些认真地体察过生活,坚强地承受过生活,勇敢地选择过生活,热情地回应过生活,温柔地善待过生活中平凡或不平凡的人们。只有他们,才不会被苦难淹没,被安逸笼络,才会在命运的风向中辨别出属于自己人生的那一份隽永醇厚的滋味。

曾经的长阳是一个集“老、少、山、穷”为一体的边远老区,老辈们无比辛酸地对子孙们嘱托道:“娃娃,加劲读书,好走出大山,走出长阳,出去了就不要回来”。没有像样的企业,农业结构单一,财政年年赤字,是全市远近闻名的贫困县。到了年末,就等着国家的扶贫款过年,教师的工资几个月没有着落,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可还是穷,生活的艰辛,像一捆粗糙的麻绳,紧紧地捆住土家儿女,喘不过气来。马尚云来了,他用他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发展特色农业,创办实用工业,崛起第三产业。贫瘠阴冷的长阳山区,一下子有了大把大把的流淌的阳光。

他说:“我发自内心地想要把这世界上,我所知道的,所拥有的,最好的,全都捧出来,给长阳父老……”

他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他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他以文化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他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着力点,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平台,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他把他敏锐的洞察力,透彻的分析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运用到工作当中,将长阳建成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良、人民生活殷实、社会文明进步的新长阳。

马尚云是人不是神,当自己呕心力血的工作成果不被人理解时,当大山外那个美好的世界向他提出邀请时,当没日没夜的长途奔波后思索人生几何时,他也曾经想要放弃。可刚刚建成的锰矿厂就要投产了,还有几百多下岗职工就业还没着落,高山蔬菜已经上市了,菜农还在为销售渠道担忧呢……咬咬牙,打起精神,又走向会议室、工地……

他太累了,秘书在引见我们采访他时说:“为了给长阳旅游业的发展做一份策划书,马尚云已经工作了一个通宵。”后来当我们问及马尚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马尚云想一会儿,微笑着说:“等长阳人民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时,我可以告老归乡,养花种蔬,和爱人一起做饭,看着孩子一点一点地长大,夕阳西下,一家人悠闲地漫步。”

“谁来继续尽我的职?”夕阳高声问。

沉寂的世界如静画一帧。

一盏灯奋然答道:“大神,我愿尽力挑起你的重任。”

我已完全读懂了泰戈尔的这首诗的全部意义,因为马尚云就在我的面前。

Copyright©  2012-2014  威尼斯wns8885556校友会
技术支持:创明工作室    邮箱:techsupport@minda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