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胜,男,土家族,1964年生,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县人。1981年9月就读于威尼斯官网政治系。1985年~1997年6月毕业分配在湘西州粮食中专学校工作。1997年,通过公开招考,走上工商部门副处级领导岗位。1998年6月,任古丈县副县长,2000年9月至今,任州工商局副局长。
2004年,被湘西州委、州人民政府表彰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个人”。2005年,他被州人民政府授予“三等功”;获全州经济普查先进个人,获全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先进个人,他所分管的州个体私营协会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州工商学会被表彰为全省先进学会;2006年获州四·五普法先进个人;6月被推荐为全国个体私营协会系统先进个人。
(一)工作的抱负
对于没有太多的国有企业,经济基础较薄弱的湘西自治州来说,民营经济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湘西州工商局里我了解到,近年来民营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就200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来 说,已占到全州GDP的70.2%,实缴税金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占全州财政总收入的44%。
这着实是一件值得湘西人兴奋的事情。
在这一系列业绩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一个人,分管湘西民营经济的州工商局副局长,威尼斯官网政治系81级校友——张远胜。
要知道,在湘西发展民营经济会比其它地区困难得多。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种种的桎梏,诸如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较差,特别是交通建设的不发达;本身落后的湘西不具备经济的优势来吸引人才,从而使得管理人才奇缺,如何有效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便成为了摆在湘西工商部门面前的一个大且难的课题。
要知道,在湘西自治州粮食职业中专讲台上工作十余年的张远胜,于1997年成为湘西自治州工商局自恢复建局以来第一位通过公开招考的非党副局长,走上工商部门副处级领导岗位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他完全陌生的工商行政管理业务。
自入工商局任职时,他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却能在思想上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工商系统的工作走向及改革举措,随时想将外界能够实践的典范与湘西本地的工商业发展相结合,身在其位,心忧其事。
1998年4月,湘西特大洪灾,使得州财政大厦围墙倒塌,水淹武陵大布市场,造成了业主极大的损失。他们情绪冲动,与财政局、保险公司意见对立并酝酿大规模上访。州政府分管副州长指名要他带州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的同志去处理此事。他二话没说,亲自带了几个同志去现场查看,听取各方意见,稳定情绪,力求协调解决此事。经过三天艰苦、反复协商,最后方案得到受灾业主、吉首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保险公司、建设单位一致同意并落实。这就是他的风格,自打他进入这个领域起,他就认定了自己要不顾艰难、忘我的工作,只要能解决问题,只要能让湘西的经济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至于落在别的地方太远。
1998年~2000年,他服从组织安排,欣然到古丈县去任副县长,县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民营办主任,分管民营经济。在他的积极工作下,古丈县的民营经济成为该县新的财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了全县上下致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新思路,一大批民营大户涌现上来,小区建设连续不断。
2000年9月,重新回到州工商局工作的他开始主管个体私营经济监管科的工作。“新官上任三把火”,且不说,初接手该科时,他所提出的,后来得到省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处好评的“五个一”工程,也不想说他结合省局2003年3月在常德会议布置的“阳光收费”工程,诸如此类的业绩,在他的人生轨迹里比比皆是。反而是他的那一句——时代催发的,是赶上这个以经济为中心的时代——让我读懂了他工作的抱负。
(二)学习的伴随
张远胜始终坚信,理论基础越是扎实,越是能深刻体会到投身实际工作的意义。在2000年9月,重新回到州工商局工作,经历了几年的锻炼的他,对工商局的管理工作有了更多的把握,信心也逐渐增强了。
2001年1月,张远胜接手了分管培训中心的工作。培训中心自从“文革”后就没有再举办了,而培训的工作又直接关系着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的高低。“既然不能从外界直接引进人才,那么,我们就自己培训出适合本地工作需要的人才,人才是锻炼出来的。”对此他如是解释道,“毛主席不是还有这样一句话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于是,他开始了整修培训中心的工作:四次亲到现场办公,从配齐物资、场地整修、师资聘请到课时计划,都一一把关。2个月后即恢复了办班开课;同时,他自己还亲自给全州工商系统新进人员和全州基层工商所长做专题讲课,讲《邓小平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讲《WTO与工商行政管理》。
他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就算再强,也是有限的,在努力增强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更要致力于带动科室和分管工作全系统业务能力的提高,颇有“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的架势。在局里,他坚持学习,收集工商执法案例20万字以上,自费向国家总局邮购法规、业务书籍来学习;同时,他与分管科、分局同志们讨论案例,交流思想。
2000年10月至12月,2004年10月至12月,张远胜参加全省党外县处级干部中青班培训;2001年~2003年,张远胜参加全省工商系统湘潭大学法学院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3年11月,张远胜参加国家总局西南片执法培训班(昆明)学习;2005年6月,张远胜带领相关业务科室同志赴湘潭工商局,学习业务知识与先进经验。
都是学习,除了上面所说的向党组织学习,向外界学习优秀经验外,他还经常向基层的同志学习。自任职后,每年他都要下到基层去检查工作,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掉;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回研究。
凤凰县是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商业在这里逐渐活跃起来,为了避免商业不法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摘掉凤凰县工商局全省执法质量考评不合格的牌子,在2004年,他与法规、注册、监管、公交、消保等科室,分局负责同志下县巡回指导,调卷、阅卷、讲课,指导办案,行程15天,行路950公里——而这样的指导工作每年都要全面地开展一次。不仅如此,张远胜每年都要到20个以上的所进行工作、业务指导,时间2个月以上,行程2000公里以上。
接受任务不讲价钱,完成任务不打折扣。2005年度他分管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科、州个体私营协会、州工商学会;2006年度他分管个体科、州个体私营协会、政策法规科、市场规范管理分局;对于工作,他不满足于停止不前;对于业绩,他更严于要求创新;不但自己追求“新”的想法,更看重带领同志们一起努力去创造新的业绩。“埋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这是张远胜的座右铭,也是他工作的表现。同时,也正是由于他的理论与实践的切合实际,2006年,他被评为“全国个体私营协会系统先进个人”,得到了国家的承认。
(三)感恩母校
当我们开始谈到大学生活时,他的思想一下子显得年轻了许多,语气也活跃了不少。
当时的81级是改革开放后,中南民族学院恢复办学招收的第一届大学生。张远胜便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他仍然记得当年去读大学时候的情形。“身上穿着一套衣服,然后用袋子装着一套衣服就兴匆匆地到学校报到了。”话语中透着自豪感,“想当年读大学可是一件稀罕事儿。”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百废待举,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艰苦,上大学不用交学费,学校的设施远没有如今这般好,当时的民院只有一栋教学楼,只有历史、法律、政治、数学4个专业,共6个班,全校的同学都互相认识。在学校里,除了平时上课,在图书馆里看书,每个学期他们还带上被子去农场劳动一周。
回忆起当时的大学生活,他感触良多。“到了学校,到了宿舍,没有被子,就给学校写借据,从学校里借被子出来,等毕业的时候再还给学校,通常都是一床被子陪伴整个大学四年。在武汉,冬天时就得与寒冷奋斗,太冷的时候学校会给学生发放棉衣、棉裤等;夏季又太热,就得与蚊子作斗争。”他还自侃为“打蚊高手”。当年的他们,三套衣服便度过了民大的四年春秋。
“虽然当时的条件远没有今日这般美好,但那份快乐和充实也是现在的你们所体会不到的。不过你们也有你们的快乐和兴趣,理想与追求。”在看见我对他所说的大学生活表示神往时,他这么告诉我。
当年的民院老师比学生多,但总共也不过600余人,老师300多人,学生200多人。学生与老师亲密无间,空闲的时候经常去老师家玩,回来时常有老师揣进口袋里的糖,他们也不拘束,带回来给喜欢吃的同学吃。逢元旦等节日的时候,大家一起聚会,当时担任班长的他,便与几个同学一起去请老师,老师也乐于去同学堆中玩,当时的聚会像开研讨会一样。
在大学里,一有空他便钻进了图书馆,他爱看杂书,各种各样的书都会涉猎一些,这也为他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有着一些应对的资本,同时,他还收获了几许珍贵的感动,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双眼润湿了——
在2001年学校50周年校庆的时候,他回到了学校,当年他们手栽的法国梧桐如今已被新植的樟树取代,学校的风貌也有了太多的改观,人非物也非,但在参观新建成的图书馆时,有几个图书馆的老师竟还和他招呼,“我认识你,张远胜。”……
“下一步湘西工商部门将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国企改革,以前对民营企业关闭的公用事业、旅游业也将敞开大门,同时引导民营企业由粗加工走向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扶持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让湘西的民营经济再上一个台阶,上一个档次。” 他说,——“我心里装着一张湘西发展的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