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绪光,男,生于1963年8月,土家族。1985年7月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一年后下派到恩施市黄泥塘侗族乡挂职副乡长。1988年回汉,此后一直在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工作。2006年8月被升为办公室主任。工作期间,他立场坚定,政治可靠,注重学习,素质不断提高。并且笔耕不辍,在各级期刊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访谈文章;他淡泊名利,工作扎实,心系群众,廉洁奉公,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及先进工作者等称号,为少数民族群众和地区办了大量的实事。
如果你认为段绪光只是一个出色的公务员,那你错了。
他是成熟与睿智的化身,坚韧与执着的代名词。好像有什么神奇的东西镌刻在他的灵魂与骨髓里,让他有了生命的神韵与魅力。
他从容,没有急功近利的言行举动。
他淡定,在事业最辉煌的阶段,他的脸上带着朴实平和的微笑。
他坚忍,在事业处于比较困难的时期,以坚忍不拔的意志、脚踏实地的去面对一切。
他坚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风里雨里,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成就自己的梦想,致力于伟大的民族事业。
(一)
段绪光确实是一位具有感染力的人,好多令人羡慕的词可以毫不犹豫地加在他身上,如智慧、儒雅、知性、善良、博爱。到底是什么成就了他今天的成功,“执着”,他微微思索了一下说。毋庸置疑,段绪光身上具有成功者的优秀素质,那是因为他懂得,在寒冷的冬天,是不适合伸枝展叶,而是应该扎根下去,充分地吸取养分,这样的话,才能在能够在春天里抽枝发芽,在秋天里硕果累累。
上帝悄悄地为他打开了三扇门,段绪光都紧紧地握住了门的把手。
第一扇门,是踏入中南民族学院的校门。他说,在进大学之前,自己仿佛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懵懂少年,是南湖的风唤醒了他。到了这里,他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的书可以读,有这么真诚的朋友可以坦诚相待,有这么博学的老师诲人不倦。内心深处,已经把威尼斯wns8885556当做了心灵的归宿。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还贴着威尼斯wns8885556各个部门和老师的联系方式;在他办公室的书柜里,随手可以找到有关威尼斯wns8885556的资料;在他电脑的桌面上也是美丽的南湖。他说:“有空的话就会去母校,看看夕阳在南湖里沉淀,看看群鸟飞过天空的痕迹,很想再回到年轻的岁月,能在威尼斯wns8885556再做一次学生。”
在大学里,段绪光既要认真做好系学生会的各项繁杂工作,也更深深地懂得,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因为这些是自己今后用于回报亲人,回报母校,回报社会的工具;不仅如此,他还学习做人,做一个有用的具有美好品质的人。
第二扇门,是他被下派到恩施市黄泥塘侗族乡挂职副乡长。在那里的两年工作期间,他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是如此地艰苦,但积极乐观、昂然向上的天性却让他们的脸上始终绽放着美丽的笑容。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美好向往都深深地感染了他。他说:“如果不为他们做点什么,他真的是愧对这里的父老,愧对那一双双满含着期待的眼睛。”什么是乡亲遇到的最大困难,什么是乡亲最揪心的痛苦?为了得到真实准确的答案,他深入到各个乡村去考察,黄泥塘侗族乡是个山区乡,许多村都还没有通公路,他穿着老母亲亲手做的布鞋走在羊肠的山道上,给乡亲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文明,带来了幸福。他与田埂上割草的老汉聊天,与种菜的大婶谈心,与多子的母亲拉家常,乡亲们亲切地叫他为布鞋乡长。
为了给乡里申请教育经费,他深入各村调查研究并熬夜写申请报告;为了实现村村通公路的梦想,他亲自扛着锄头和老少爷们儿一起吃苦流汗;为了动员乡亲们发展柑桔等第三产业,他与乡亲们一切挥锄起槽并赴外乡起运树苗,哪怕双手被扎得鲜血淋漓;为了发展侗乡的乡镇企业,他多次奔赴外县礼请有关专业人才……他含着泪说:“在乡下的这段日子是艰苦的,但是却和人民群众有了真正的接触,了解到了他们的悲和欢,苦与乐。他们是那么的真诚、善良,当他们为你捧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时,也捧出了一颗火热的心。”
1988年8月,由于挂职期满,段绪光依依不舍地告别侗族的父老乡亲们,回到他热爱的民族事业上来。命运之神向他敞开了第三扇门,而且一敞就是将近二十多年。从条件艰苦的乡村回到大都市武汉,他觉得首先要做的便是转换角色,如何才能成功地转型呢?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立场坚定,政治可靠。工作期间,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规范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作风正派,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作为省民族宗教委员会先进性教育办公室成员,除了认真审定有关材料外,还积极地进行自我剖析,加强整顿整改,成绩特别突出,充分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他淡薄名利,工作扎实。1996年,他被提升为办公室副主任,分管机要,文秘,档案等工作。在这十年中,许多比他晚提升的同志都当了正处级干部,对于这一切,他仍然能以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毫无怨言,仍然能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每项工作。特别是有段时间他的身体状况不好,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或者只上半天班休息半天;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劝告他放下手中的工作,以身体为重,但是他委婉地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和同事的劝告,坚持边治疗边工作,没有休息过一天。他分管的工作中特别是文秘工作,是十分劳神而且要承担大量的文字写作工作,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他经常加班加点,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
上帝敞开的每一扇门,都可以造就一个人不同寻常的人生,而他似乎特别垂青于段绪光,一开就是三扇。如果你认为他是太幸运了,那你就只说对了一半,上帝是不会那么偏心的,上帝垂青的是段绪光的优秀与执着精神,是他的内在品质让上帝也一次次地眷顾他。
段绪光说:“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充满变数的,既有朝好的方面发展的可能,也自然有往坏的方面转化的危险,其关键就是要清醒地把握好自己,才能进退自如。人生的乐趣与幸福,全在定与不定之间,只要自己把握好,就会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之源泉。
事业是大海,浩瀚无边,深不可测,我们不能因为有了一碗水,就敢说认识了大海的深沉;事业是天空,辽远广阔,满天星辰,我们不能因为采到了一片白云,就敢说已经读懂了天空的神韵。就如段绪光所说的,“我今后的路还很长,我还要不断地学习。“
(二)
生命离不开美,美是一种可爱的,具有精神、思想、情趣上无限感染力的生命形象。一管钢笔,一笺素纸,把傲骨冰心写在在纸上,把忠诚不悔注于笔端。段绪光说:“别看这白纸黑字,其实它不是单调的,它里面也蕴涵着一份色彩斑斓的美,春光的明媚,生命的多彩和人生的丰富尽在其中。”于是,走到哪里,段绪光的口袋里都不忘记带上一支笔,一个本子,随时记录着自己对生命的思索,对民族事业的探究,对改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建议……在他的人生信条里,握住手中的笔,也就是握住了梦中的鲜花。梦里梦外,都是花香弥漫的春天。
早在大学期间,文采飞扬,素有南湖才子之称的段绪光就有许多文章发表于各种报刊杂志上。而他精心研究和撰写的论文《巴渝舞的源和流》更是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吸引了多位专家的兴趣。也就因为这篇论文的成功,更是激起了他与文字相依相伴的信念。他相信,主宰自己人生的不是神,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是自己的汗水和辛劳,是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深层审视。他关注的角度不是以自己为核心,而是心系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状况。因此,在挂职期间,他常常牺牲自己的节假日,独自一人到农村去考察,没有司机,没有陪同,一个睿智的头脑和一颗仁爱的心就够了。山里的泉水向米酒一样地甜,渴了,弯下腰掬一捧送到嘴里,顺便洗把脸,就又精神抖擞地走向下一个村落。在一串串的汗水中,在一个个坚定的脚印中,一篇篇既有现实意义又具有高瞻远瞩精神的文章在他的笔下生发。《对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思考》深刻地指出了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中部民族地区下阶段扶贫攻坚的几个问题》引起了的广泛关注;《二高山民族地区初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与途经》对如何发展民族教育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浅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据不完全统计,段绪光先后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各类杂志上发表论文和调研报告等20余篇。在这一篇篇精彩深刻的文章中不仅看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振兴的出路,而且看到了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在自己坚持写论文,思考民族问题的同时,他还认真地做好各种文字起草工作,每年仅起草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就近10万字,如2004年到2006年这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就起草了各级领导讲话及经验交流材料将近36万字。主要有: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长苏晓云同志在全省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在全国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经验交流会议上的发言,副省长蒋大国同志在省民委委员会议、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座谈会议、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省民委主任郭大孝同志在每年的全省民宗委主任会议和全省民族宗教信息工作培训及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等。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他一方面认真筹备全省民族工作会议;另一方面作为主要执笔人牵头代省委、省政府起草了《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前后经过15次的协调、修改,征求意见,于2006年4月30日,省委以鄂发3号文件正式下发。《若干意见》最显著的特点是认识高,措施实,操作性强,含金量高,与湖北省以往出台的各项加强民族工作的政策措施相比,在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发展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加强民族工作部门自身建设等七大方面有新的创新和突破。据初步测算,《若干意见》每年将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带来数亿元的实惠,为民族工作部门每年增加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
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是弱者的悲音。段绪光对人生有所期待,而生命也在有所期待着他!什么是生命,对他来说,便是一种追求,他追求自己能为民族事业奉献每一份力,追求自己在事业上尽善尽美。真应该为永远不知疲倦的段绪光唱首歌,为他的激情,他的创造,他的生花妙笔以及他笔下那些浸着血泪深情的文字说声谢谢。
(三)
爱自己的亲人很容易,蕴藏在血液中的爱心在本能的驱使下可以像火山一样喷发。但是,有多少人能将善良发挥到极致,毫无所求地将关爱洒向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呢?
当段绪光看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赤脚走十来里山路去上学时,当他得知老区的老百姓用鸡蛋换盐吃,当他了解到落后地区的群众一年至少有两个月吃白薯时,他的心在颤栗,他一遍又一遍地叩问自己的心灵,作为一位民族工作部门的少数民族干部,看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仍没有好转,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仍然上不起学,农民仍然看不起病,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吗?自己还有资格称作人民的公仆吗?经过一昼夜的苦苦思索之后,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做点什么,尽管力量很微弱,但只要能让他们的生活好一点,他就会义无返顾地去做。理想真的是一种很神圣的美,它一旦在心中萌芽,就会使人思想坚定,使人心伟大,而人也往往在有了爱,有了期待之后,才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2002年,段绪光在民族地区调研期间,留意到村子里好几个妇女愁眉苦脸,长吁短叹,他赶紧上前了解情况,当他得知是因为她们的丈夫在河北打工被厂主扣了工资,眼见着孩子就要上学了,一分钱都没有寄回来,学费还没有着落,他坚定地安慰伤心难过的母亲们:“请你们放心,我一定想办法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回到武汉后,他立即与河北各级民族工作部门联系,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还有一年,他回老家探亲,一个年近八旬的残疾老人找到他说:“我那50多岁的残疾儿子临死前想吃点肉,可家里实在没钱啊”。面对此情此境,段绪光饱含泪水拿出200元钱递给老人说:“这是一点点心意,您拿去给他买点药,有病得想办法治疗,今后有困难尽管给我说,我尽力想办法”。近几年来,段绪光为老家那些素不相识的乡亲们在外地打工就工伤赔偿、兑现工资以及医疗费补偿等进行了多次维权。每每面对连声道谢的群众,段绪光总是真诚地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只要是我能够办到的,我一定全力解决,不能解决的,我将千方百计想法解决,同时也请你们理解。”
爱心随着段绪光的脚步走一路,洒一路,似粒粒钻石闪耀每个人的心底,让那些苦难的人将本已破碎的希望收集在一起,重新拼成美丽的画卷。段绪光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困难,还让希望的火光在他们的心间熠熠生辉地闪耀着。段绪光的爱有了博大的涵义,他像太阳一样不停地消耗着自己,以最温暖的光普照着大地。
在段绪光过去的工作生涯中,从春花初绽到秋实满枝,他都一贯地坚持自己的原则,把自己的爱播撒给那些需要爱的人们。他说:“我可能只是走廊上的一个扶手,黑夜里的一盏灯塔,我做的实在是太少。”他忘了,在人们摸黑走路的时候,恰恰要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扶手,一盏照亮回家道路的灯塔。
还记得柯勒律治那首诗吗?
假如一个人在梦中来到天堂
他被赐予一朵鲜花以证明他的灵魂来过这里
当他醒的时候
如果他手中真有一朵鲜花,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段绪光说:“如果他手中有一枝鲜花,他会送给需要鲜花的人。”因为他觉得奉献能给人带来一切新生的转机,能使浮躁的尘埃升腾为宁静的彩虹,令忧郁的雾雪化作春日的甘霖,将贪婪的欲望翻作燃烧的火焰,将平庸的人生幻化作美丽的光彩… …会让心灵超越尘世的羁绊,登上美的峰巅,通往幸福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