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树根,男,汉族,百色右江区人,1935年10月生。1952年参加工作,1953年6月到威尼斯官网干训部进修。进修结束后,回到百色担任右江区组织部干部。1955年10月,升任右江区人事科科长。1960年到百色地区汪甸区,任汪甸区区委副书记,后调任百色地区四塘区区委书记。1969年8月,出任百色县宣传部副部长。1975年3月,任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6年7月,调任地委组织部科长,并被评为“地委组织部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1984年8月,升任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87年兼任人事局局长,同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工作者”、“地区(市)先进工作者”。1996年退休。
眼前这位老人,闲适、慈祥,始终微笑着的脸上洋溢的是对年轻人的希望。不急不慢的语速伴着低沉平和的声音,透着股儒者文雅不凡的气质,加上厚厚的黑框眼镜,书香味十足,让笔者不由想起了古时候的秀才,但不同的是,秀才忠于科举考试,而我们的陆老,忠于共产党,忠于人民。
烟丝堆里长大的“小知识分子”
百色烟丝自古就有悠久的历史,自清末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民国时期,百色城烟庄最多时近80家,工人近1000人,是该城生意最红火雇工最多的产业。1953年以前,烟丝对生活在百色这座山城里的每一户家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他们生活的支柱。而对于陆树根的家庭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陆树根3岁丧父,一家三个兄弟姐妹全靠陆妈妈一人撕烟叶的收入养大。所以,陆树根的童年除了上学,就是和妈妈一起,用自己长得还不是很大很有力的双手,把烟叶里的茎一根一根地抽出来。每次一干,就是一两个钟头,小树根的手都抽麻了。然而,这位在革命老区生长的男孩似乎比别人多了些许乐观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没有过多的哀怨,即使到了暮年回想起自己艰苦的童年生活,他仍是满脸笑容:“没有什么苦不苦的,那时候全国都一样,人民的生活都很苦!”“我当时想的只是长大以后,要好好工作,挣钱养妈妈!”
或许是上天特别眷恋懂事的孩子,1952年,陆树根的机会来了。解放的风潮更猛烈的吹到了百色这座群山环绕的落后城市,为了发展,各单位都纷纷向社会征集干部,而当时的情况是,初中生的学历相对较高,因而陆树根这个初中毕业的小伙子成了各单位抢着要的“小知识分子”。于是,17岁的陆树根走上了工作岗位,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挣钱养妈妈了,这可把这个孝顺的小伙子乐坏了。是啊,想到妈妈孤苦伶仃一个人,带大三个兄弟姐妹不说,还坚持让每个孩子都接受教育,陆树根怎么能不心有感怀呢!或许,从此,生活就会不一样了,年轻的陆树根坚信,解放后的中国,会给他的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
心头牢记组织教诲的民院学子
经历过艰苦生活的人往往更懂得珍惜每一个进取机会,陆树根便是如此。刚刚参加工作,陆树根便报名参加百色地区工商贸易培训班,并顺利考取,这充实了他的知识,为他以后的工作带来了不少好处。天性踏实肯干的陆树根认真的对待着自己手头上的每一个工作,即使做不到尽善尽美,也都会争取把工作做到让自己满意。也因为如此,1953年6月,陆树根得到了到中南民族学院干训部进修的机会,这对陆树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转变。
当时的中南民族学院干训部,贯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强化学员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让学员更多地了解少数民族政策的理念,回想起那九个月的时光,陆树根感慨万千。1954年,武汉遭受特大水灾,武汉各地都在疏散人口,位于洪山区的中南民族学院也没能幸免,。学员的安全重要,但学习也同样重要。于是,中南民族学院的领导当机立断,决定将全部学员转移到江西庐山继续学习,看着学校老师湿漉漉的身影在风雨中忙碌,陆树根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他深深的感觉到党中央、学校领导的确很关心我们这些民族干部。于是,他在心里暗暗的许下誓言,一定要牢记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用毕生的精力忠于党,忠于党所要全心全意服务的人民,可以说,陆树根的思想就是在那个时候真正成熟了起来。也难怪在谈话中,陆老不时强调:“要服从组织的安排,组织叫干啥就干啥”、“不要怕吃苦”。就是因为这次难以忘记的经历,陆树根以后做的每一件事都始终以“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信念为指导。
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领导干部
人事局,顾名思义就是管人事分配的部门。而在担任人事局局长的9年里,陆树根坚持的分配原则之一是“重点放在基层”,因为他认为基层是最锻炼人的,要培养干部,就要先让他们真正了解群众的生活。为什么呢?因为下放农村的9年里,陆树根和人民群众有了深厚的感情。
时光倒流回到1960年,国家正是困难时期,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党中央号召各级领导干部下到农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也就是所谓的“三同”。陆树根以百色地区汪甸区区委副书记的身份,来到农村,开始了他与群众“三同”的生活。
回想起那段时光,陆老的眼神暗淡了下来,心情也不由变得沉重。“我当时觉得心里很内疚,自己身为区委书记,却弄得群众没有饭吃!”也正是这种责任感,激励着这个从小在城里长大、没有过多接触过农活的文弱男子,整天和农民一起,没命地干活。每天都很早起床,至于多早,陆老没有很详细地说,但在那样的情况下,陆老肯定睡得很不踏实,他心里忧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念着地里的农作物,那可是他们的根啊。农村人的劳动一般持续到天黑,他们会在看不见地里的任何东西的时候收工,陆树根也不例外,就这样,垦荒、下田插秧、播种、种玉米、种红薯、收稻谷,9个年头过去了,在这9年里,即使是在自己都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这位书记也没有缺过工,他一心想的是改善群众的生活。
像这样的汉子,同样有一件事情让他觉得特别愧疚。下放农村的9年里,陆树根是一个人到的农村,家里人都留在城里,陆树根一般很少回家,一年才回一次家,因为在农村的劳动,他实在走不开。他离开家去到农村的时候,他的小孩还太小,还没来得及看清父亲的面孔,因而在一次回家的时候,刚刚会说话的小孩子对着陆树根喊到:“叔叔好!”当时,小孩子稚嫩的声音让平日乐观的陆树根惊呆了,他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不知过了多久,陆树根才咧开嘴,像质朴的老农民一样憨憨地笑了起来,“有什么办法呢,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是啊,人民的生活都没有着落,这位虔诚的共产党员怎么能为了家庭放弃他的人民呢?就这样,他和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觉得自己,骨子里其实也是一个农民。
赤诚追随党和国家的老党员
党的信念一旦树立了,就会深深扎根于人的心中,特别是像陆树根这样的老党员。因此,如今的陆老虽然退休了,但一直都没有忘记关心我们国家的发展,他一年要订五种报纸,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报纸上。而对国家的发展越是关切,对年轻人的期望和要求也就越高,因为国家的发展要靠青年一代。 “年轻人应该多学点知识,多了解我们国家的时事。”在人事局工作,经常要接触到大学生,“我没有退休的时候,每年都要给3千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呢!”陆老笑了笑说道。
“陆老办事很有原则,但又很有人情味,他拒绝人同样会让你心服口服”,“从陆老的身上,我学到很多东西,他对年轻一代很关怀,关心着他们的每一步成长,他时常教导我们,一个人要取得进步,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他的乐观时常感染着我们。”现任百色区区委组织部部长的石永超谈起陆树根的时候满是敬重。
或许是年轻时,中南民族学院对学生的重视感染着陆树根,谈话中,陆树根对学校的学弟学妹满是关切,他无数次说到学生应当学以致用,树立牢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到基层去接受磨练,他认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国家需要的。百色,这片红土地滋养了陆树根这位老党员;中南民族学院,这块知识的净土同样滋润了他,陆树根,这株树根,无论放到哪里,都能扎根于党的事业,扎根于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