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教育写风流----记数理系87级毛国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06 浏览次数:

  毛国, 男,土家族, 1968年生于湖南省永顺县,1987年9月就读于威尼斯官网数学系,自毕业后一直在教育战线上工作。先后担任吉首经济贸易学校团委书记、招生就业办主任、教务科科长。2005年至今,任湘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先后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被团州委评为“优秀团干部”;被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评为“全省招生就业先进个人”;多次专业技术考核均为“优秀”。

年少与大学

  读书、考取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湘西被冠之“飞出大山的金色翅膀”。自幼天资聪颖的他在1987年飞出了湘西。只身一人到了千里之外的武汉,在威尼斯官网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

  “大学时代的生活是令人难忘的。当时的母校,仅有一栋教学楼,就是如今满是沧桑、见证民大历史的文一楼。还记得以前初入学校时,我曾立志要把图书馆的书看完,如今面对着母校的图书馆,可不敢说这话了。”在2001年母校50周年校庆与2004年金秋时节这两次回母校后,他感慨的说。

  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学习,不仅满足了他强烈的求知欲,更充实了他的大学时光。“除了全面地学习自身的专业课程外,我老是跑图书馆。”他的回忆里充满了学习期间对母校的感激。

工作与教育

  1991年,他毕业后服从国家的分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湘西,到了现在仍工作着的地方,湘西自治州商业学校(后被更名为吉首经济贸易学校,现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部分)。在当时的湘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直到现在,入了党,在湘西仍然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它仿若一张无形的名片,将你的心灵拿到阳光下去晾晒一样,把正直、有责任感、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等信息,统统传递给别人。当然,名片递出去了,行动也得跟上;他,确实这样做了,也做到了。

  初出大学校门的他开始从事数学课的教学。在这方面,我们且看他一路走来的轨迹:

  1997年获得数学讲师任职资格,2003年取得数学高级讲师任职资格,且一直从事教学工作,亲历亲为。在这些时间里,他还要从事管理教学的行政工作。

  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总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被他称之为时代赋予的激情。教学期间,为跟上时代的步伐,除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理论来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外,他还紧跟现代大学生学习外语与计算机的潮流,并于2002年通过英语水平考试,2003年通过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且成绩优秀。在他所教的班级里,学生们都颇为惊讶他流利的英语与熟练的计算机操作,一致呼之为“才子老师”。

  不满足于自身现有的能力,他又自学了《教育学》等一系列能为学生,为教育服务的知识,扩大视野的同时,也加深了自身的思维修养。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十六年里,他对教学有着独特的情感与深深的眷恋,但他并没有因为这样而搁下其他的事情:

  由他所写的《分段函数在分界点处的极限、连续性与可导性》、《数学教学巧设疑》分别发表于2002年第5期与2005年第2期的《吉首大学学报》上,而《关于数学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地位的思考》则发表在了《当代学术论坛》(2006年第2期)上;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如何转化数学成绩差的学生》竟被全国商业中专研究会看中,拿到会上进行讨论与交流。

  2003年~2005年,他和王玉杰老师参加了由吉首大学鲁明勇同志主持的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湘鄂渝黔边区旅游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互动研究》的研究。如今的他正在参与一项由吉首大学田官平教授主持的国家软科学课题——《激活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机制研究与实践》。承担起高职高专教师教学情况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学生与寄托

  在他的眼里,学生少有顽固派。他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既要讲究教学艺术,又需注重培养与学生的情感。教学、教育及管理充盈着他的生活。

  在担任团委书记期间,他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信念,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积极开展活动,服务团员青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充分肯定。于是,学校团委两次被团州委评为“先进基层团组织”的荣誉称号,两次被州直团工委授予“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997年9月到2000年6月,他担任电脑文秘7班班主任。三年以后,他所带的这个班成了闻名全校的班风班纪的好班,成了全校唯一的文明班级。每个在此班上课的老师无不对其夸赞,而不是怨声载道地诉苦学生难教。

  在这个班里,你会发现良好的班风,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纪律与卫生环境,良好的同学关系,较高的同学素质;在他所带的这个班级里,入党数是全校入党青年人数的一半;且颇为轰动的是,该班是全校唯一的无人监考班级。在考试时,不用老师去监考,这似乎在许多有名的高校都是做不到的事情。

  无人监考班级,莫大的信任。“优秀班主任”的称号也随之冠在了他的头上,这也该是他所称的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光辉佐证。

  据《团结报》的报道《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2004年,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为我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键力量。该院2004年全年共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3076人,就业安置率达100%。经省劳动厅批准,该院已设立了8个专业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站,该院始终把实现稳定就业作为培训的最终目标。目前,该院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大中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91个,与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劳动力转移输出合作关系。”这印象深刻的一幕主要还是来自于从1997年至2003年他担任招生就业办主任,负责全校的招生就业工作。

  做好招生就业的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凭借着超凡的人格魅力,扬起团体精神,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他说:“要使山谷肥沃,就得多栽树,注重人才的培养应该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任务。

  在招生就业办的岗位上,他将适应市场所需的专业与学生相联结,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他注重学校的形象,扩大、扩宽学校的就业渠道,为稳定、扩大办学规模提供保证;他将育人与教学并重,紧抓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与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相适应;他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建立多个就业基地,使学生的毕业与就业落到实处。

  2000年,他被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评为“全省招生就业先进个人”

欢乐与教学

  “我不是来扶贫的,我是反扶贫的;但贫困之路的摆脱,不在于我,而在于你们自己。”这是在2002年下乡科技扶贫时他说的。当时的他被委派到永顺县西歧乡伴湖村进行为期一年的建整扶贫工作。一到那里他就去了村小学,还是忘不了教育。于是,村小学新添了一栋教学楼,新增了篮球场,有了乒乓球台,学校大门也有了模样。

  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的他,凭借着自身的魄力与团体合作精神使该村实现了“五通”目标:通电、通路、通水、通电视、通电话。于是,他被州建整办评为“先进工作队员”,而他所带的扶贫队被评为“建整扶贫先进工作队”。

  湘西并不怎么发达,湘西的人却也在他们自己生长的天地里努力地伸出自己的手,让自己能够与外界沟通;也许如今的湘西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个老师的笑证明了湘西人的可亲可敬。他展示了外界人眼里的湘西生活是在微笑着,他的笑是来自内心的自信。

  在他的家里,你可以发现精心整理好放着的厚厚的一沓卡片。要知道,他每年都会收到无数的贺卡,有在校的学生送的,还有毕业的已经工作的学生特意寄来的。学生们就这样用种种方式来表达着他们由衷地对于一个老师的热爱及尊敬。

  作为老师,他将自己的魅力发挥到了极限。他使学生明白,他不仅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人的生命的高峰体验,不是对彼岸世界的畅想,而是在今天有限存在中把生命体验发展到极限。

  不管处在何种工作岗位上,他都坚持带课;无论在何种岗位上,学生对他的亲近之情都没有减少,每次去找他的学生中,问学习难题的有,有麻烦找他帮忙的也有,他热情依旧。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学生提前来学校,却又没有钥匙进宿舍,便在他家里呆了几天。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他说起来虽是轻描淡写,但仍掩不住对学生的疼爱之情。

  他是一个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使他对所教课程熟记于心。课堂上他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的乐趣。如此游刃有余的地步,我想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够做到的。

  他又是一位新颖思想的代表。课堂上的他,标准的普通话,有时甚至插上一两句英语,或者湘西特有的方言,恰当的教学方法,灵活地应用于教学中,让学生们在活跃的氛围中接受着知识。听他的课真是一种享受,这是他教过的学生对他的评价。他却说,那是学生们对他的溢美之词。

  他亦不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来论定他们的学习,他给学生们的分数,是以平时出勤,课堂提问,回答问题,作业实践及期末考试成绩共同组成的。对此,他的解释是,不能以一次期末考试来定成绩的优劣好坏,那样,对于学生的人生也不是一个很好的引导。要知道,人生的路上不只有一次期末考试成绩,我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地珍惜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

  2003年11月,吉首经济贸易学校与湘西自治州农校进行实质性合并,升格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自合并以来,他便被调到了教务处工作。

  教务处是学院主管教学工作的职能机构,也是学校领导在教学业务方面的参谋机构,在学院的统一领导下主要负责教学的发展规划、管理及实验室和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而工作重点则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的前途,社会的未来。他的压力重了,但信念却更坚定了。

  生命如同太阳,不能被照亮,只能自明。他全身心的投入,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得不断扩大的学校,不但教学运转正常,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建设等也取得显著成效,开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我的根本目标是:教好书,育好人。”这不仅是毛国的目标,也是一个矢志民族教育发展的赤子的企求。

Copyright©  2012-2014  威尼斯wns8885556校友会
技术支持:创明工作室    邮箱:techsupport@mindainf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