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简报第十一期
发布时间:2020-06-17 浏览次数: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二○一九年第1

(总第12期)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主办20191230

本期内容

l 中心新闻报道

l 中心成果报道

l 中心研究报告

l 学术理论动态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威尼斯wns8885556马克思主义学院



目录


l 中心新闻报道

中心主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1

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来中心指导工作................................................................. 2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一行参加第五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 3

特聘教授吴潜涛来我院指导思政课建设.............................................................. 4

中心邀请光明日报董山峰、团中央胡发清两位学者讲学................................... 5

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教授来中心讲学................................................................. 6

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来中心讲学................................................................. 7

江西师范大学祝黄河教授来中心作辅导报告...................................................... 8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 9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主持的教育厅重大委托课题结题....................................... 9

党建专家王庭大教授来中心讲学....................................................................... 10

l 中心新闻报道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一行参加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兰州峰会..........................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新清教授莅临中心讲学................................................ 12

l 中心成果摘编

确保主题教育不走偏不变样............................................................................... 13

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培根铸魂的作用............................................................... 15

2019年度中心主要论文成果统计...................................................................... 18

l 中心研究报告

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殊性及其引导.................................................... 19

涉藏、涉疆外交面临的困扰及化解之道............................................................ 21

l 学术理论动态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8

2019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 29


l 中心新闻报道

中心主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明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目标,落实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探索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路径,518日,学院和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教育厅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马院负责人和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江汉论坛》《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湖北社会科学》《威尼斯wns8885556学报》等单位的 150 余名专家学者、师生代表与会。

校党委书记边境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耀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沈壮海、西安交通大学卢黎歌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曲建武教授、兰州大学王学俭教授、威尼斯wns8885556徐柏才教授、中南大学刘新庚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会学者紧扣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集中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并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热点焦点透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探索宏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新要求等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我院院长杨金洲做了大会总结。

此次论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一次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的高端论坛。与会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培养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坚持问题意识导向,坚定学科自信,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现实问题、回应新时代重大问题,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魅力、时代价值和创新能力。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贯彻习近平3.18讲话精神,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l 中心新闻报道

武汉大学沈壮海教授来中心指导工作

320日上午,武汉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教授应邀来我院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座谈会。座谈会在1-501会议室举行,原学校党委副书记徐柏才教授,院领导魏大江、杨金洲、张涛华,学科负责人张瑞敏、王志林,青年骨干佟斐、朱磊、张春枝、金瑶,研究生秘书王莹等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院党委书记魏大江简要介绍了学院发展情况,院长杨金洲介绍了我院这几年在学科建设发展方面的探索、举措与成效,以及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沈壮海教授就以上问题有针对性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结合学院学科建设实际,着重强调建立学院的学术影响力,同时就学院学科队伍、学科特色发展、开放交流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宝贵的建议对我院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l 中心新闻报道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一行参加第五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

1214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研修中心(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刘川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张大良、西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蓉生,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杨林,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饶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晓兵,云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宏出席开幕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思想政治教育分会理事会成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来自93所高校的相关领导、知名专家学者、思想政治工作者代表,以及参与会议论文投稿的老师和同学3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奠定了扎实基础。

基地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学院副院长、基地成员董杰副教授、基地成员思政部支部书记朱磊副教授参加了会议。徐柏才教授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l
中心新闻报道

特聘教授吴潜涛来我院指导思政课建设

923日下午,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威尼斯官网特聘教授吴潜涛老师应邀来到我院讲学,并在学院501会议室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师生座谈。座谈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金洲教授主持。

座谈会上,吴潜涛教授主要谈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吴教授结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我国思政课教学方案改革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并通过自身教学改革经验,提出了思政课教师应关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几个维度。二是研究生如何学会做研究。吴教授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出发,谈到了研究生必须在有效把握学科理论的前提下,关注现实问题,要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阵地,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根本问题的研究。

最后,学院院长杨金洲对吴潜涛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并做了总结,强调思政课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思考、参与、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同时鼓励研究生同学在做学术的过程中学会聚焦根本问题,培养科学辩证的思维。

  

l 中心新闻报道

中心邀请光明日报董山峰、团中央胡发清两位学者讲学

126日下午在1501教室,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博览群书》杂志社社长兼主编董山峰,共青团中央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任胡发清应邀来我院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团队徐柏才、姚上海、巴玉玺、金军、祁帆、我院党委书记魏大江、思政教研室老师及我院研究生聆听讲座。讲座由副院长董杰主持。

董山峰以“写好学术论文,讲好中国故事”为题,从“学术论文与中国故事的联系”、“讲好故事预防的四个误区”、“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三个方面进行讲述。首先,学术论文与中国故事是紧密相连的,写论文要围绕自身本质即讲好中国故事展开。其次,讲好中国故事要防止“只见故事,没有中国”,“只有中国,不见故事”,“只有理论,缺少实践”,“理念平平,叙事平平”这四个误区,抓住事实的本质,直面问题,让中国故事脱“轻”向“重”,脱“薄”向“厚”,脱“虚”向“实”,脱“弱”向“强”。讲好中国故事要目中有人、笔下出人、境界过人。

胡发清以“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青少年犯罪预防前沿问题”为题,从《未保法》网络保护专章、网络平台及其监管、未成年人网络成瘾、未成年人保护、刑事责任年龄争议、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理性认识青少年网络犯罪、如何破解工读教育相关困局八个方面展开讲述。他认为当前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网络是开放式的,要以良好、开放的心态面对未成年人上网,但是要有相关的保护机制。对于网络成瘾他认为要靠社会的力量加以防范,从隔离的堵转向引导的疏。对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和网络犯罪,要分级处遇,建立未成年人犯罪恶意评估和分级处分机制,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理性认识和理性治理未成年人网络犯罪。胡主任还就破除工读教育的困局提出了建议。

徐柏才教授指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讲人民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故事,从小故事中讲大道理。而思政课教师要从讲故事中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系列讲话精神,同时思考如何用好网络,发挥网络的正能量,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l 中心新闻报道

上海师范大学何云峰教授来中心讲学

1117日上午在1-501会议室,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云峰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何云峰教授曾获上海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奖等。曾先后担任原法商学院副院长,原学报编辑部副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原学报期刊杂志社社长,上海师范大学期刊社社长、总编,《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心主任、主编,学术集刊C刊《现代基础教育研究》主编,《教育参考》主编,集刊《劳动哲学》主编等职。本次讲座由王志林教授主持,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姚上海、学报编辑部主编哈正利、院党委书记魏大江以及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何云峰教授以“马克思劳动幸福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为主题,从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原初假设、新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的建构、保障劳动幸福权的三个维度、劳动幸福的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劳动幸福理论的当代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讲述,使大家对于“劳动幸福”的概念、主要观点和研究现状有所了解和思考。在互动提问环节,老师和同学们就“劳动如何创造幸福?”、“马克思的劳动幸福理论如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理论相结合,推动我国社会价值建构发展”等问题向何云峰教授提问,何云峰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和自身实践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认真而细致的回答。


l中心新闻报道

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来中心讲学

116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桂岳卓越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张耀灿老师应邀来中心为师生作学术讲座,报告分别在101报告厅、501会议室举行。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姚上海、院党委书记魏大江,副院长黎海波以及中心研究人员和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共计200余人参加讲座。

张耀灿教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服务性与基础性、相对独立性与广泛渗透性、主体性与客体性辩证统一等特点,并从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运用跨学科范式、文献法与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质性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等九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习研究的方法论。随后,张耀灿教授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每个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基础学科、应用学科的主干学科和分支学科现状与创新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培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及经验研究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


l中心新闻报道

江西师范大学祝黄河教授来中心作辅导报告

108日上午,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组专家、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祝黄河教授应邀来中心讲学。讲座由杨金洲院长主持,我院领导班子、部分教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祝黄河教授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为题,首先对我国选择和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历程进行了回顾。随后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他指出道路“既要坚持,又要拓展”、理论“既要坚持,又要创新”、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文化“既要坚持、又要整合”。祝黄河教授与我院师生就学科前沿问题、科研方法、研究生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自由讨论与交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路径。祝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充满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刻体认、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充满着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问题的精神、智慧。


 l
中心新闻报道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了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验收情况,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报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大学生四个认同与公民意识教育研究》材料顺利通过结题验收。课题自立项以来,按照课题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围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四个认同”与公民意识教育开展了扎实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对策研究。课题的顺利结项促进了中心的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心申报新一轮的高层次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对中心成员承担的其他项目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指导。

l 中心新闻报道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主持的教育厅重大委托课题结题

近日,徐柏才教授主持的省教育厅重大委托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报告》顺利通过专家鉴定。结题鉴定会上,课题组邀请了教育厅思政处赵耿处长、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谢守成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朱喆教授、威尼斯wns8885556杨金洲教授、柏贵喜教授参加了结题论证会。

论证会上,徐柏才教授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指导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向各位专家汇报了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课题组按时间节点、进度计划、按质按量推进课题研究的进程及其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课题组成员参加了结题论证会。该课题的顺利结题为中心申报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扩大了中心的科研影响力。

  

l 中心新闻报道

党建专家王庭大教授来中心讲学

2019920日下午,著名党建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副部级)、全国党建研究会科研院所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庭大教授应邀来中心讲学,我院党建专业全体教师、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聆听了王庭大教授的讲座。

王庭大教授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管党”为题,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切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阐释了关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原则,阐释了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基本理论,重点介绍了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内容,介绍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地位作用、价值意义、内涵内容、途径方法等内容。王庭大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精彩迭出。


l 中心新闻报道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一行参加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兰州峰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增强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实效性,推进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615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兰州峰会在兰州大学举办。

本次峰会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兰州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编辑部、甘肃省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等联合主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87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思想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学术期刊负责人200多人参会。

本次峰会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主题,深入研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重要议题。近60位专家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三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际传播等展开学术研讨。

中心主任徐柏才教授、我院院长杨金洲教授参见了本次学术峰会。

l 中心新闻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王新清教授莅临中心讲学

2019426日,中国社科院大学临时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新清教授应邀到我院讲学,报告会在学院501会议室举行。

王新清教授围绕习近平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精要的主题,从古今中外法律思想和法律实践史,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比较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习近平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核心要义、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王新清教授指出,第一,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提到新高度。我们必须正确领会习总书记法治重要论述的精要,长期执政必靠法,大国理政必用法,处置矛盾风险必依法,法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在法治的语境下,提出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发挥党在依法治国中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l 中心成果摘编

确保主题教育不走偏不变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明确提出不划阶段、不分环节,但这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出更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稳步推进主题教育,确保其不走偏、不变样。

  坚持目标导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出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主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全过程对表对标。学习教育要在原有学习基础上取得新进步、达到新高度,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调查研究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本部门本单位干事创业的具体目标,勇于担当作为,以钉钉子精神推进目标实现。检视问题要反思学习、思想、政治、作风等方面是否符合目标要求。整改落实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改正偏离甚至背离目标的做法。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主题教育,坚定信仰信念,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同志强调,主题教育本身要注重实际效果,解决实质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质上是对党的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次集中体检和整治。当前,我们党在思想理论武装、贯彻群众路线、干部担当作为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次主题教育要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从一开始就冲着这些问题去。学习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调查研究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检视问题要听取各方面意见,严于自我解剖,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查找思想政治方面,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方面以及能力素质、道德修养和作风形象方面的差距。整改落实要通过即时整改、专项整改、持续整改等,全面彻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党员干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把初心和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

坚持效果导向。学习教育有没有效果,不能看写了多少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而要看党员干部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不是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精神面貌是不是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是不是提起来了。调查研究有没有效果,不能看调研了多少次、完成了多少调研报告,而要看调研是不是真正沉下身去,通过调研是不是加深了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了事业发展。检视问题不能看找问题的动静大不大、查问题的数量多不多,而要看反思问题的真诚度、深刻性,看是不是真正红脸出汗,防止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避实就虚的假检视。整改落实有没有效果,不能看声势、听口号,而要看人民群众是不是认可,是不是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选编自《人民日报》,20190717日,作者彭菊花系中心研究员。)


l 中心成果摘编

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培根铸魂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根”是精神之根,这里的“魂”是精神之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本质上是精神生产,最根本的任务就在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这种培根铸魂的精神生产呢?笔者以为需要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就是追求真理、把握规律,并将真理和规律用于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当今世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最科学最彻底最伟大的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引领我们始终立于时代前列,立于思想和精神的制高点。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展现了强大的真理力量。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首要的政治任务,是哲学社会科学界做好培根铸魂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回应人民关切、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衡量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标准所在。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理论研究、社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做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学问,及时把握和反映群众心声,努力做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的灵魂工程师。当前要特别重视改进文风。理论要掌握群众,首先要能让群众看得懂、听得进。理论文章当然要有学理支撑,要用学术话语,但如果让群众无法理解,理论便没有生命力、影响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善于用生动的表达方式、鲜活的群众语言,阐明深邃的思想,揭示深刻的道理。

  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哲学社会科学要培根铸魂,应该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致力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重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我国的教育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将以文化人的工作贯穿到学校教育、国民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等各个方面,渗透到城乡人民的生活实践中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应有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更应该有发达的精神文明、良好的道德风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一方面,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发挥精神家园守望者、社会价值风向标、道德航船压舱石作用,将道德的力量体现到理论研究、学术创新、教书育人、服务社会的全过程;另一方面,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维护者、示范者,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以德促行、知行合一,以深厚的学识涵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以实际行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规律和动力源泉。哲学社会科学要培根铸魂,当然不能脱离时代、脱离社会、脱离实践、脱离群众。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为培根铸魂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探寻精神动力之源,化解精神思想之困,传承精神文化之脉,在实践中构筑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家园。(选编自《光明日报》,20190909日,作者彭菊花系中心研究员。)


l 中心成果摘编

2019年度中心主要论文成果统计

姓名

文章题名

期刊

发表时间

刊物级别

彭菊花

确保主题教育不走偏不变样

人民日报

2019-07-17.权威报纸

彭菊花

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培根铸魂的作用

光明日报

2019-09-09.权威报纸

彭菊花

要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红旗文稿

2019-12-20.CSSCI

彭菊花

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探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1-23.中文核心

彭菊花

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机遇与挑战

湖北社会科学

2019-10-10.中文核心

李从浩

大学章程是制定大学行政权力清单的内在依据

中国高等教育

2019-01-18.CSSCI

李从浩

大学翻转课堂的人本价值

教育评论

2019-02-28

巴玉玺

新时代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与实践创新

威尼斯wns8885556学报

2019-05-20.CSSCI

巴玉玺

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重点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9-05-15

董 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论述探析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9-10-25

董 杰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范畴探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2-08.中文核心

董 杰

混合式教学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探究

学理论

2019-08-05

邓纯余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际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08-20

邓纯余

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殊性及其引导

民族论坛

2019-10-17

邓纯余

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的多学科探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9-03-20

覃小林

研究生族群文化心理冲突引导研究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9-03-15

张春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思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8-08.中文核心



l 中心研究报告

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殊性及其引导

网络舆论是网民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表达各种意见观点,经由网络空间和网络传播而形成的公众意见。置身开放而自由的网络空间,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产生了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与碰撞。地缘特征、民族身份、文化背景等因素形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具体表现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行为具有鲜明的差序性格局。 ()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典论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形态。()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表达具有更加复杂的诱因。()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的传播具有社会敏感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演化具有两极化的特性。

顺应我国民族工作发展的形势与要求,高校围绕民族团结教育、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五个认同”等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创建活动,在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经验。随着世界范围内民族宗教问题的凸显,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发生了暴力恐怖事件,这使得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和任务。实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目标体系,整合资源,汇集力量,建章立制,久久为功。在承认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高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主要问题有:()网络舆论引导的目标不够全面,舆论引导的定位有待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机制不够健全,舆论引导的合力有待提升。()网络舆论议题设置能力需要加强,舆论引导的效果有待提高。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需要“借鉴民族工作方法论,把握高校民族舆情的特性,形成大数据时代高校民族舆情管理的新思维,既能够在大数据技术手段的支撑下维护好高校的网络安全”,进一步丰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实践平台,完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机制,形成文明有序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理念主要有: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弘扬开放包容的网络文化精神,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话语权,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格尊严、民族习惯、文化心理,发挥网络舆论引导的育人功能,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虚拟性发展。

()坚持“虚实和谐,回归生活”,把握虚拟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在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贯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虚拟性发展与现实性发展相促进的原则。

()坚持“高位前瞻,及时主动”,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监测,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话语权,以“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应对校园网络舆论事件,从人才培养、教育发展、社会治理、意识形态安全、民族平等团结繁荣等不同的视角来认识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责任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网络舆论的意见海洋中扬善抑恶,能够将各种偏激、情绪化、非理性的言论转化为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意见。

()坚持“开放连通,平等对话”,深刻领会“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互联网精神,遵循网络舆论生成、演化及其引导的规律,努力建设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的“立交桥”与高校师生之间的网络命运共同体,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维护网络安全,建设网络文化,理性、真诚、平等地参与网络舆论表达。

()坚持“常态常新,客观公正”,从网络舆论危机常态化的现实出发,利用及时、公开、客观、权威的网络舆情信息回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舆论关切,引导他们分清是非,实现从网络围观到网络舆论参与再到网络舆论引导的角色转变。

()坚持“共景共振,协同联动”,把握网络空间开放拓展的特性,认识网络舆论系统非线性涨落的特性以及网络的技术平台属性、传播媒介属性、经营平台属性和虚拟社会属性,能够通过媒介融合、资源整合、力量组合和机制联动等方法和手段,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实现舆论表达、信息汇集、舆情研判、信息反馈、信息发布、媒介互动、舆情预警与危机处置等方面的机制协同。(选编自《民族论坛》,2019年第3期,作者邓纯余系中心研究员。)


l 中心研究报告

涉藏、涉疆外交面临的困扰及化解之道

涉藏涉疆事务属于中国的内政,但在境外分裂势力的渲染和炒作下,推动所谓“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对当前涉藏、涉疆外交面临的困扰和对策的研究,对于推动各方在涉藏涉疆问题上形成客观、理性的认知,抵制西方“问题外交”图谋,挤压境外分裂势力的国际活动空间,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涉藏、涉疆外交面临诸多困扰,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

1.西方与东方:中西知识体系中西藏和新疆的两个不同镜像。西方对中国民族问题的认知源自于西方民族理论及其所依赖的经验材料,带有典型的西方文化印记,在此基础上建构的有关中国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的知识和话语体系,缺少对中国中央王朝与地方复杂关系的历史认知,也带有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偏见和曲解,这在有关西藏和新疆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

众所周知,西方民族理论有三个概念,即代表文化民族的“Ethnicity”、代表政治民族的“Nation”和突出体质人类学意义的社会建构概念。基于西方及西方殖民的经验材料,认为西方公民民族主义视野下的民族(Nation)是在“自由”“理性”基础上通过“自愿选择”建立而成,而将源自于东欧、应用于亚非历史的那种具有共同起源/祖先和共同文化的共同体称之为“Ethnicity ”,在民族问题上形成了文明和先进的西方与封闭和极权的东方(非西方)的认知;认为民族主义的政治原则是“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应该是一致的”“族裔的疆界不得跨越政治的疆界”,民族主义情绪正是这一原则被违反时的愤怒感。西方的西藏观和新疆观,正是基于这种民族主义知识体系和框架上形成的。

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 -1648)后形成了以民族国家为主权单位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这一体系源自西欧并随着殖民扩张而盛行于世界。然而,东方的臣属或朝贡关系模式与源自于欧洲的主权国家模式不一致,当西方国家用欧洲主权国家之间的透视镜来观察中国中央王朝与西藏和新疆地方的复杂关系,特别是用描述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间经济依附关系的宗主权概念来分析西藏和新疆问题,必然会得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央帝国的“殖民地”“西藏历史上就是一个独立国家”“新疆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的错误结论。基于这种错误的历史认知,一方面,按照欧洲民族--国家的模式,认为作为非西方的东方国家,中国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民族国家是人为的和强制的,“中国不是一个正常的民族国家,他是一个硬要将自己挤进现代国的文明”。另一方面,认为中国现行的民族政策

是落后的、过时的,放大中国民族政策在西藏和新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如,美国的《国别人权报告》污蔑称,藏族和维族是被汉族“压迫、剥夺、歧视”的对象,在介绍中国打击极端势力和暴恐活动时,又将达赖、热比娅等重点人物装扮为“人权斗士”和“民族英雄”。这是西方国家承认中国对西藏和新疆的主权,但又支持西藏和新疆的分裂主义活动的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制定并实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政策体系。关于涉藏涉疆事务,冷战结束以来,国务院新闻办相继发布了《西藏的主权归属和人权状况》(1992923)、《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2004523)、《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2015924)等多部涉及西藏和新疆问题的白皮书,以及《“东突”恐怖势力难脱罪责》(2002121)等文章,详细阐明了中国西藏新疆的历史地位,分析了“藏独”和“疆独”的由来,介绍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和新疆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国务院发布的政府白皮书和相关文章构成了中国关于西藏和新疆事务的政策和话语体系,力图消除外部世界对西藏和新疆的偏见和误解。然而,由于西方特殊的民族进程和历史结果,以及受特定政治力量的操控,西藏和新疆在西方世界形成了与中国完全不同镜像,中西知识体系的差异和民族建构理念上的分歧使涉藏涉疆外交遭遇西方对西藏和新疆认知上的错误,观念上的差异使中国涉藏涉疆外宣工作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

2政府与议会:西方国家涉藏、涉疆政策立场的两种不同声音。众所周知,出于对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发展稳定的对华关系考虑,西方各国政府层面在涉藏涉疆问题上的立场宣示是谨慎的,即承认中国对西藏和新疆的主权,拒绝承认“西藏流亡政府”,对境外“疆独”分裂主张也多持反对立场,但又玩弄两面手法,对中国西藏新疆事务评头论足,借涉藏涉疆问题向中国施压。同时,西方一些国家议会和部分官员公然违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国际法原则,或攻击中国的民族政策,推动涉藏、涉疆法案;或发表支持“藏独”“疆独”势力言论,接见其头目。欧美等西方国家政府的承诺与实际作为错位,言行不一;政府与议会在涉藏涉疆立场上出现不同声调,使中国的涉藏、涉疆外交除了提出抗议和交涉以外,尚需寻找新的着力点。

以美国为例,受三权分立政体的制约,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的制定程序受多元因素影响。尽管美国宪法规定外交由总统和行政部门统辖与实施,国会不直接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但国会往往透过立法权、拨款权、召开听证会和监督和调查等牵制政府的对外政策。200159日,美国参众两院以“支持藏族人保护其独特个性的渴望”为由,分别提出第1779号和第852号决议案,即((2001年西藏政策法案》,包括为达赖集团提供经济援助,支持联合国讨论“西藏问题”,要求中国政府释放所谓“西藏政治犯”等,该法案由小布什政府签署成为正式法律。国会是美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会推动干涉中国西藏事务的法案并最终形成法律,既违背了美国政府“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政治承诺,也迎合了达赖集团在国际上进行分裂活动的需要。美国府院对中国西藏政策的不同声音和言行不一的做法,在涉疆事务上如出一辙。美国政府层面对新疆分裂主义的态度是不支持其“独立”的政治诉求‘支持人权,不支持主权”,但又依据所谓“人权高于主权”论调,美国务院每年发布《中国人权年度报告》和《国际宗教自由年度报告》,对新疆人权和宗教状况进行歪曲和干涉。美国国会更是通过举办听证会、提出决议案、发布有关中国问题的报告、支持和资助“疆独”组织在美国的活动等方式干涉新疆事务。

澳大利亚、日本和欧洲部分国家在涉藏涉疆问题上与美国类似,尽管没有国家公开支持“西藏流亡政府”和支持“疆独”的政治诉求,但一些国家允许达赖集团在其境内设置“办事处”,为达赖窜访提供便利,部分政要甚至公开接见达赖,允许各种“援藏组织”和“世维会”在其境内举办“年会”和各种会议。例如欧洲议会就为达赖集团提供讲坛等,释放支持反华分裂势力的错误信息。换言之,在涉藏涉疆问题上,一方面,西方国家承认中国对西藏、新疆的主权,另一方面,又践踏不干涉内政的公认国际法准则,政府与议会中部分反华议员以“民主体制”作掩饰,分别扮演“红黑脸”。如果说对西方政府层面对我涉藏涉疆事务的干涉行为还能透过官方外交(official diplomacy)进行交涉,那么,对既来自西方官僚体系的议会和兼具官方身份的反华议员对“藏独”“疆独”的支持,很难通过双边紧张关系升级的手段来处理。

3.合法与非法:关于境外民族分裂组织的定性问题。众所周知,流亡海外的“疆独’“藏独”分子在国外组建或策动成立的一些所谓非政府组织,得到西方的一些机构和人权非政府组织的资助,它们长期从事分裂活动,对中国主权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肋,因此,打击其在国际上制造分裂活动、遏制其背后的国际支持是中国涉藏、涉疆外交的主战场。

打着非政府组织旗号的各类“藏独”“疆独”势力,以国际非政府组织为掩护,以推动“自由”“民主”“人权”“环保”“民族自决”等西方“普世价值”自我标榜,从事策动和支持“藏独”“疆独”活动。以境外“藏独”组织为例,除了寄生在印度达兰萨拉的“藏青会”“藏妇会”“9.10.3.运动”“西藏民主党”等“藏独”组织以外,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鉴于与中央政府接触商谈的停滞局面,为配合其鼓吹的所谓“中间道路”,达赖集团发动了一场以争取国际社会政治支持的公关游说运动。此后,在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加拿大、法国、印度等国,以及在北欧、南美、东亚等地一些国家先后成立了数量众多的被人们称之为“西藏之友”的“援藏组织”。目前活跃于国际舞台的“援藏组织”约有600多个,组织的成员包括新一代“流亡藏人”、西方各国政府部门、议会议员、青年学生、人权环保人士、社会名流等,这些打着“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旗号的各类“援藏组织”与达赖集团的“藏独”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成为协助国际反华势力遏制中国和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的重要推手。

20世纪中叶以来,在境外先后成立的大大小小的“东突”组织近百个。这其中有新疆解放后流亡到土耳其的老牌“疆独”分子穆罕默德·伊敏、艾莎·玉素甫等组建的20多个分裂主义组织;有20世纪80年代在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建立的约28个“东突”组织;也有苏联解体、中亚国家独立后在中亚建立的30多个“东突”组织以及在南亚以“东伊运”为代表的恐怖主义组织。境外“疆独”组织形形色色,分分合合“9.11”事件后,鉴于国际联合反恐的国际环境,境外各分散的“东突”组织加快整合步伐。20044月,通过整合境外其他“东突”组织“世维会”在德国慕尼黑正式合法注册并积极在欧美开设分支机构。“世维会”标榜自己是“一个非暴力、以和平民主方式推动维吾尔民族的民族自决的团体,与恐怖主义毫无牵联”,确立了“争取国际上各种支持·同情‘东突’的力量,推动‘东突’问题国际化”的目标。美国、德国、土耳其等国以“世维会”为政治组织和人权团体为由,否认中国政府对其分裂组织和恐怖组织的指认,不仅允许其注册和开展活动,而且通过“非政府”渠道对其资助,政府官员公开接见热比娅,纵容和支持其分裂活动。

非政府组织在西方社会比较活跃,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非政府组织对外开展活动需要有必要的法律地位,也就是说,注册登记和活动需要符合所在国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国家特定管理机构的正式许可,否则会遭到取缔。但是国际社会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地位上未取得共识,其活动只能遵循所在国的国内法,但由于国与国之间的法律存在着许多差异,导致非政府组织在国际范围内的活动就产生了许多问题。由于对境外“藏独”“疆独”组织性质的不同认知,特别是对恐怖主义的定义及其他法律问题的分歧,使中国对境外打着“人权”、“宗教自由”旗号从事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动的“藏独,“疆独”组织的指控,难以得到西方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相反,境外“藏独”“疆独”组织打着人权非政府组织的旗号,很容易获得经费、技术和政治资助。从国际法和外交层面来看,中国对此进行约束和施压的有效杠杆尚显不足。

4.主权与人权:如何处理涉藏、涉疆外交中的人权议题。鉴于主张分裂和从事暴力与西方社会中崇尚理性、和平的价值观相悖,为争取境外生存发展空间和外部势力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独”“疆独”势力以西藏和新疆的“代言人”自居,配合欧美对华人权外交战略,鼓噪“西藏人权问题”和新疆少数民族“人权问题”,借以掩盖其分裂祖国的目的。而欧美国家也与达赖集团和“世维会”相互配合,或通过议会提案、公开接见“藏独’“疆独”头目,颁授所谓人权奖项;或在日内瓦人权大会等多边和双边外交场合提出西藏和新疆“人权问题”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所谓西藏、新疆的“人权问题”已然成为欧美对华外交的重要议题之一。

欧美在人权问题上对华攻击涵盖西藏、新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宗教自由、文化传承以及环境问题等诸多方面,内容五花八门,多是境外“藏独’“疆独”势力捏造和鼓噪内容的翻版。例如欧洲议会污蔑西藏藏民一直受到严厉镇压,没有言论自由,忍受着“殖民政治”的压追“敦请中国政府尊重藏民的宗教自由和文化自治权利”。美国政府和议会就西藏人权问题对华指责,国内学者们多有剖析,无需赘述。而新疆“7.5”事件的幕后黑手,被中国政府认定为恐怖组织的“世维会”被欧美打造为“非暴力民主运动组织”,其头目热比娅被西方捧为“人权斗士”,2004年挪威拉夫托人权基金会甚至授予其年度的拉夫托人权奖“9.11”事件后,即使在中美合作反恐的背景下,美国仍以“反对恐怖主义不能成为压制合法政治言论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借口”为由,批评中国在新疆“侵犯少数民族人权”,等等。欧美国家自认为有“天定命运”和“教化世界”的“特殊使命”,认为“关心”世界各地的人权状况是其外交“理想主义”的内在要求,因此,人权在其价值观和公众话语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西方关注西藏、新疆的人权问题,同情和支持“藏独”“疆独”势力,将“藏独”“疆独”道德化,进而攻击中国的民族政策,显然也有借涉藏涉疆问题牵制中国崛起的利益考量。

“避谈主权,只谈人权”。西方国家一方面承认中国拥有西藏和新疆的主权,但又认为这不妨碍西方认可达赖集团和“东突”势力拥有要求“独立”的权利,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与冷战后西方抛出“人权高于主权论”,并以出现“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发动军事打击的“新干涉主义”一脉相承。后冷战时期西方从理论与实践上颠覆主权与人权关系,并在涉藏涉疆事务中对华发动人权攻击,干涉中国内政,使之成为影响中国与欧美等国外交关系的新的摩擦点。

从国际外交折冲蹲姐的实践来看,与国家间现实利益的外交较量相比,但凡外交争执涉及价值观念纷争,往往因其被道德化且受“民意”裹挟而难以妥协。西方在对外交往中推广“民主”与“人权”,搞价值观外交有其历史传统,表明人权问题短时间内不会从中国与西方外交议程中消失,也很难通过外交磋商产生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对中国而言,西藏和新疆的人权议题只不过是“藏独,“疆独”势力操弄分离主义的玩偶,是欧美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所谓“西藏问题”和“新疆问题”不是人权与宗教、民族或文化的问题,而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大是大非问题。换言之,涉藏涉疆事务首先是个主权安全问题,而双方对该问题认知上的差异,是涉藏、涉疆外交不得不面对但又难以突破的难题。

5.官方与民间:涉藏、涉疆外交如何应对非国家行为体。与各国政府层面在涉藏、涉疆问题上的外交较量相比,难以处理的是众多关注西藏新疆问题的NGO、反华议员和媒体、学者、社会精英和社会公众等非国家行为体。如上文所述,除了打着“非政府组织”旗号的海外民族分裂组织外,国际上介入涉藏、涉疆事务的NGO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际人权非政府组织,另一类属于海外分裂势力的“外围组织”。前者如“美国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大赦国际”等,它们与海外民族分裂势力联系松散,但长期关注西藏和新疆的人权、宗教、民族等议题,批评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后者如冠以各类“援藏组织”之名的NGO,如“国际声援西藏运动”(ICT)等,主要由境外反华势力建立的各种涉藏涉疆的人权或文化非政府组织,它们通过参与欧美议会(国会)举办的各类听证会、发布年度报告、对海外分裂组织进行资助、利用新闻事件炒作等,广泛介入涉藏、涉疆事务,制造国际舆论,是推动涉藏、涉疆问题国际化的重要推手。

西方媒体一直在人权、宗教、民族等领域对华挥舞道德大棒。随着中国实力增强和西方对华市场倚重加深,与前些年相比,西方主流媒体在涉藏、涉疆的具体问题上,如民族、宗教、人权等领域指手画脚和借机打压有所减少,但对国内涉及民族因素的暴恐事件和敏感节点的应对措施中延伸的话题进行炒作和歪曲报道,借机抹黑中国国际形象,给我国边疆稳定制造障碍。西方媒体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观察中国的民族事务,在涉藏、涉疆问题上设置议题,控制国际话语权,影响西方公众舆论走向,极易形成不利于我的国际舆论氛围。

欧美国家一些学者在学术著作以及为政府提供研究报告中,质疑中国在西藏和新疆的主权合法性,宣扬和同情境外分裂分子的错误历史观,是影响政府决策和民众舆论的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例如,美国学术界汇聚专家共同推动的“新疆工程”研究项目,所提供的错误观点和实之词误导公众对涉疆问题的认知。此外,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不同时期从西藏和新疆出走的海外散居者,其中少部分人受民族分裂主义思想蛊惑,成为“藏独,‘疆独”势力的支持者。欧美国家的部分社会名流、娱乐明星、青年学生和普通民众或出于对流亡藏人的同情,或出于对东方佛教文化的尊崇,加入了支持达赖集团的阵营。因此,在涉藏、涉疆外交问题上,除了要与欧美以及与西藏、新疆有宗教和民族亲缘国家的政府和议会打交道以外,还要关注数量众多的支持“藏独”“疆独”的非政府组织、观念偏执的部分学者、别有用心的媒体以及因被误导而轻信的民众,他们是公众在涉藏涉疆问题上错误观念的鼓噪者,是境外“藏独”“疆独”势力支持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把控涉藏涉疆舆论的国际话语权,所形成的“民意”是西方领导人搪塞中国的“借口”。因此,如何争取那些“热心”西藏和新疆事务的众多的非国家行为体,使他们面对达赖集团和“世维会”的歪曲和抹黑有免疫力,从而对涉藏涉疆事务有正确的认知,这是破解中国涉藏、涉疆外交难题中最难啃的“骨头”。

(选编自《威尼斯wns8885556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作者李学保系中心研究员。)


l 学术理论动态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19日,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基地承办的“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创新发展。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6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近150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

开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胡明和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先后致辞。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李秀云任主持。主题发言环节,五位学者分别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现实热点问题等做出思考。

当日下午,与会学者分别就“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新时代德治和法治创新发展”三个主题展开研讨。与会学者表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选编自光明网-学术频道2019-11-13 。)


l 学术理论动态

2019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

101213日,2019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研究部和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参加了研讨会。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新中国70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深入研讨。

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樊建新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书林教授、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余斌研究员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哈尔滨师范大学李庆霞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高地教授,西南大学王永友教授等12位专家学者,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杂志的主编先后对各自期刊的发展历程、办刊方向、征稿重点选题方向等问题做了详细介绍,并同与会代表分享了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副主任李春华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果,对于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成就与经验,促进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彭舸珺副教授做了“2020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承办单位邀请发言。闭幕式由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景云教授主持。(选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1015日 作者:赵徐州 曾江,内容有删改。)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威尼斯wns8885556

主办单位:湖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

主编:徐柏才

执行编辑:邓纯余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经济开发区民院路708号威尼斯wns8885556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430074

电话:02767842214


版权所有:威尼斯wns8885556 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威尼斯wns8885556文一楼四楼

邮编:430074

技术支持:比特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