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戴甲培
职务/职称:教授二级,威尼斯wns8885556武汉神经科学和神经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人脑库中心主任。
E-mail:jdai@mail.scuec.edu.cn
一、学习及工作经历
1981.09-1986.07: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医疗系医学专业(本科)
1986.07-1988.07: 南华大学附属一医学外科(麻醉),医师
1988.09-1991.07: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硕士)
1991.07-1993.08: 南华大学附属二医学脑外科工作,医师
1993.07-1994.06: 荷兰自由大学儿童神经心理学研究所(硕士课程)
1994.06-1998.11: 荷兰皇家科学院脑研究所,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博士)
1998.11-2003.06: 荷兰皇家科学院脑研究所、眼研究所(已合并为神经科学研究所)、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眼科(博士后)
2003.06-2006.10: 荷兰皇家科学院脑研究所,研究员,高级研究员
2002.11-2004.1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兼职教授
2004.12-2007.1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讲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7.03-:威尼斯wns8885556,首席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主要荣誉和社会兼职
荷兰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短期国际合作项目联合资助专家(2002)
教育部“春晖计划”(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项目)资助专家(2003)
入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7)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8)
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18)
入选“国家民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带头人(2019)
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第七届常务理事(2017-)
湖北省神经科学学会认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7-)
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2012-2022)
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老年痴呆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
三、科研活动及成果
(一)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光子与神经信息传递,神经回路的结构和功能与神经疾病,特斯拉放电辅助成像技术(T-DAI技术)和应用。
(二)主持的科研项目
1. 生物光子在视网膜神经通路上传递和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4-2027。 项目负责人。
2. 轴突病变形成的上下游机制以及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进程的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应急管理项目,2017-2018。项目负责人。
3. 超弱生物光子信号检测、成像和应用。国家民委创新团队项目,2020-2024。项目负责人。
4. 单细胞内超弱生物光子成像技术研究。武汉市应用基础前沿项目,2019-2021。项目负责人。
5. 生物超弱光子信号成像系统研制。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科研条件和创新项目,2014-2017。项目负责人。
6. 生物光子在神经回路上传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2011-2013。项目负责人。
7. 微小RNA在若干重要器官发育中的网络调控机理及其功能。子课题:MicroRNA组学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科技部973项目,2009-2011。子课题学术骨干。
8. 轴突漏与Alzheimer’s 病发病机制。人事部2007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优秀类项目。2007-2008。项目负责人。
9. 建立人脑库的初步方案。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2006-2008。项目负责人。
1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讲座教授人才引进基金。2004-2007。负责人。
11.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 in relation to neurogenesis in Alzheimer's disease, following steroid exposure and after brain damage (China-Dutch Joint Research Project, the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08-2011. 项目中方负责人。
12. Sensory integration, autonomic output and human diseases: A circuit between hypothalamus and the periphery (China-Dutch Joint Research Project, the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03-2006. 项目荷方共同负责人。
13. 教育部海外留学人才学术休假回国工作“春晖计划”项目。2003-2004。项目实施人。
14. 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荷兰科学研究组织(NWO)国际合作交流项目。2002-2003。项目实施人。
15. Anatomical integration of human biological clock. Research Funds of Minstry of health (PAD), The Netherlands. 1995-1999. 博士生项目。
(三)代表性论文(*通讯作者)
1. Liu N, Wang Z, Dai J*. Intracellular simulated biophoton stimulation and transsynaptic signal transmission. Appl. Phys. Lett. 2022, 121:203701。单细胞内模拟生物光子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
2. Li Z, Xia C, Tian Y, Zhang B, Zhou W, Liu N, Wei Q, Li J, Chen C, Chen L, Wang Z, Sun Y, Li C, Yang D, Yu W, Liu M, Dai J*. Real-time detection of viruses in aerosols with weak light imaging based on Tesla Discharge. Appl. Phys. Lett. 2022, 121:060601. 研发出基于特斯拉放电辅助成像技术(T-DAI技术)以及在气溶胶病毒监控上的应用。授权发明专利1项。
3. Chai W, Zhang C, Dai J*. Biophoton imaging identification of delayed functional neural circuit injury after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J Neurosci Methods. 2022 Feb 1;367:109438. 研发出评估缺血性再灌注损伤新技术。
4. Han Z, Chai W, Wang Z, Xiao F, Dai J*. Quantum energy levels of glutamate modulate neural biophotonic signals. Photochem Photobiol Sci. 2021 Mar;20(3):343-356. 发现了神经递质的量子生物学作用机制,发明了改变神经递质量子能量新技术,授权发明专利3项,提出量子药物和量子治疗新概念。
5. Chai W, Han Z, Wang Z, Li Z, Xiao F, Sun Y, Dai Y, Tang R, Dai J*. Biophotonic activity and transmission mediated by mutual actions of neurotransmitters are involved in the origin and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Neurosci Bull. 2018 Jun;34(3):534-538. 提出了光量子脑新概念并阐述与意识起源的可能关系。
6. Dai J*, Wang Z, Li Z, Xiao F. Reply to Salari et al.: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deep mechanisms regarding the biophotons related to human intelligenc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6 Sep 20;113(38):E5542-3.
7. Wang Z, Wang N, Li Z, Xiao F, Dai J*. Human high intelligence is involved in spectral redshift of biophotonic activities in the brai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2016 Aug 2;113(31):8753-8. 发现生物光子信息传递在物种上的红移现象并阐述了与智力的关系。
8. Tang R, Dai J*. Biophoton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processing in the brain. J Photochem Photobiol B. 2014 Oct 5;139:71-5. 阐述生物光子与脑功能的关系。
9. Tang R, Dai J*. Spatiotemporal imaging of glutamate-induced biophotonic activities and transmission in neural circuits. PLoS One. 2014 Jan 15;9(1):e85643. 研发出超弱生物光子成像系统技术(UBIS技术),验证了生物光子在神经环路上传递及可能机制,提出生物光子传递(Biophotonic transmission)新概念。授权发明专利1项。
10. Zhou Y, Luo Y, Dai J*. Axonal and dendritic changes are associated with 的diabetic encephalopathy in rat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Alzheimer's disease. J Alzheimers Dis. 2013,34(4):937-47. 提出树突病变(Dendropathy)新概念以及与AD病理机制关系。
11. Xiao A, He J, Wang Q, Luo Y, Sun Y, Zhou Y, Guan Y, Lucassen P , Dai J*.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laques and phosphorylated tau are associated with axonopathy in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sci Bull 2011, 27(5): 287-299. 提出轴突漏(Axonal leakege)新概念以及阐述了与AD病理机制的关系。
12. Sun Y, Wang C, Dai J*. Biophotons as neural communication signals demonstrated by in situ biophoton autography. Photochem. Photobiol. Sci. 2010, 9:315-322 (cover paper). 发现生物光子(Biophoton)在轴突上传递。
13. Dai J*, Buijs R, Swaab D. Glucocorticoid hormone (cortisol) affects axonal transport in human cortex neurons but shows resistance in Alzheimer's disease. Br J Pharmacol. 2004 Nov;143(5):606-10. 阐述了糖皮质激素抵抗与AD病理机制关系。
14. Dai J*, Buijs RM, Kamphorst W, Swaab DF. Impaired axonal transport of cortical neurons in Alzheimer's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neuropathological changes. Brain Res. 2002 Sep 6;948(1-2):138-44. 证明AD病人大脑神经细胞存在轴突转运障碍。
15. Dai J*, Swaab DF, Van der Vliet J, Buijs RM. Postmortem tracing reveals the organization of hypothalamic projections of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in the human brain. J Comp Neurol. 1998 Oct 12;400(1):87-102. 使用死亡后人脑组织示踪技术绘制人脑视交叉上核(生物钟)在下丘脑投射环路。
16. Dai J*, Swaab DF, Buijs RM. Recovery of axonal transport in "dead neurons". Lancet. 1998 Feb 14;351(9101):499-500. 发现死亡后几个小时的人脑神经细胞能复苏基本的生理功能并发明了死亡后人脑组织示踪技术。
(四)奖项
1. 戴甲培(第一完成人)等。生物光子的信息传递参与智力和视觉功能的机制研究。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2020)。
2. 戴甲培(第一完成人)等。人脑库建设和应用及相关技术开发。湖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 (2016)。
(五)授权专利和其它研究成果
授权发明专利7项。创建并运营了亚洲最大的人脑库(中国人脑库中心:www.cbbcnet.cn)。收集人脑组织1900多例,支持国内几十项研究课题。
四、教学活动及成果
(一)承担课程
1. 神经生物学(本科)
2. 如何保护大学生心智健康(本科)
3. 系统神经生物学(硕士)
4. 发育神经生物学(硕士)
5. 神经科学进展(硕士)
6. 神经科学实验(硕士)
7. 神经工程(硕士)
(二)教学成果
威尼斯wns8885556第六届“三育人”标兵。
五、社会服务活动及成果
长期参与武汉市红十字协会遗体捐献计划公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