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至31日,威尼斯官网师生4人受邀参加由民族画报社主办的“到中华”国际交流项目——中外师生赴北京承德赤峰参访研学暨Z世代走读中华活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晓,国际教育学院学生ILUNGA ANDRE MURHABAZI(刚果(金))、CLEMENT YOAN MARC(法国)和党委宣传部教师刘虹一同参加活动。

师生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刘虹 摄
研学团先后参访了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巴林右旗格斯尔传习所、巴林右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赛罕乌拉自然博物馆、临潢家园社区、赤峰博物馆、马鞍山村。在北京,研学团还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
参访过程中,各地的讲解员用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各国师生了解承德、内蒙古和北京的历史发展,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史,以及珍贵的历史印记和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感受民族地区传统特色产业结合新技术、新经营方式,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临潢家园社区,留学生与当地居民学习书法。刘虹 摄
在赤峰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羊产业园等当地特色产业园区,师生们品尝奶皮子、奶豆腐等乳制品,了解肉牛“公司+养殖户”经营模式和前沿种羊繁育技术。他们在肉羊产业园了解到,进口种羊价格高昂,但经过科学配种、舍饲繁育、大规模推广后,能改良当地羔羊品种,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当地养殖户增产增收。产业园占地超140亩,羊舍井井有条,羔羊健康茁壮,留学生ILUNGA ANDRE MURHABAZI(刚果(金))在参观完羊舍后告诉随团记者:“我原以为这里的牧民最多养几十只牛羊,住蒙古包,看到有几千头牛的养殖场,感觉很震惊。”
哪个行程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刘晓提及了29日晚在巴林右旗格斯尔传习所呈现的乌兰牧骑表演。她说:“我是第一次听到‘三千孤儿进内蒙’的故事,在演出现场,大家被真挚的表演所感动,不少同学都流下了眼泪。”
活动结束前,民族画报社组织此次研学成员召开圆桌会议,留学生ILUNGA ANDRE MURHABAZI(刚果(金))和CLEMENT YOAN MARC(法国)说:“这次行程让我们印象深刻,一路的风景很美,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一心。”
据悉,此次活动旨在对外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民族地区的沧桑巨变,真实呈现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着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活动共邀请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威尼斯wns8885556、西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和广西民族大学的20余名中外师生,行走于中华大地,聆听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深度感受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