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药学院杨小龙教授团队在真菌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方向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12月24日,该成果以Didepside Formation by the Nonreducing Polyketide Synthase Preu6 of Preussia isomera Requires Interaction of Starter Acyl Transferase and Thioesterase Domains为题,在国际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在线发表(2022, doi:10.1002/anie.202214379;影响因子为16.823)。团队青年教师刘庆培为论文第一作者,杨小龙教授和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István Molnár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威尼斯官网为第一署名单位。此外,2019级药学、化学生物学专业本科生张丹、蔡鲜花分别为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和第四作者。
真菌聚酮是一类具有化学结构多样性和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的天然产物类群。近年来,新颖结构活性聚酮天然产物的高效挖掘及其生物合成机制已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杨小龙教授团队先后从特殊生境真菌中发现了一批新结构聚酮天然产物,揭示了重要活性化合物的新颖作用机制,解析了部分聚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机制,构建了具有商业价值的苔色酸系列衍生物高产工程菌株。相关研究结果已在Chem. Sci.、Org. Lett.、Cell Death Dis.、Front. Microbiol.、Food Funct.、Front. Nutr.、J. Nutr. Biochem.、Phytochemistry、ACS Omega、Int. J. Mol. Sci.、Tetrahedron Lett.、J. Nat. Prod.、Org. Biomol. Chem. 等本领域权威期刊上发表。
在系列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杨小龙教授团队进一步鉴定了具有重要生物活性和商业应用价值的苔色酸二聚体红粉苔酸的合成相关聚酮合酶Preu6,但其酯键形成机制尚未见报道。团队此次研究工作通过采用结构域交换、氨基酸定点突变、结构域拆分与重组等技术,揭示了一种全新的真菌聚酮合酶催化红粉苔酸酯键形成的酶学机制,即参与链起始的起始酰基转移酶结构域(SAT)与参与链终止和产物释放的硫酯酶结构域(TE)之间罕见的相互作用催化酯键形成,这将为苔色酸类天然产物的分子结构多样性创制和基因工程改造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